脑卒中防治:专家经验与洞见

2015-11-03 12:10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2015 年 10 月 29 日为第十个「世界卒中日」。在 GE 医疗联合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和北京大学医学部共同举办的 2015 年「世界卒中日」宣传周启动仪式上,国家卫计委脑防委副主任、中国工程院王陇德院士、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超声科主任华杨教授、中国医学科学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副主任彭斌教授、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院长徐如祥教授、GE 医疗集团大中华区首席市场营销官戴鹰先生分享了他们对于脑卒中防治的经验与观点。

国家卫计委脑防委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陇德院士:脑卒中防治工程应对疾病挑战

中年人群的多项慢病危险因素与老年群体相似,且危险因素控制水平不佳,脑卒中发病在中国呈现年轻化趋势。中年人群发生卒中致死致残,将对社会经济和家庭带来严重冲击。针对我国脑卒中等慢性疾病的严峻形势,脑防委从防控策略、筛查推广、专业技能提升三方面逐步推动防治工作进展。

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的成立与启动过程中,提出「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提高素养、宣教先行」,「学科合作、规范诊治」,「高危筛查、目标干预」的防控策略。王陇德院士指出:「以往医疗机构更关注前来就诊的患者,对于疾病高危人群缺乏关注,而危险因素控制是慢病防控的重心。

经过初步探索实践,在下一阶段,脑防委将从推广筛查网络深入基层和提升医师技术两方面着重开展工作。一级网络即全国的 306 家基地医院,每年能够完成约 100 万例 40 岁以上人群的筛查。而 40 岁以上人群在中国有 5.6 亿,仅仅依赖国家的一级网络难以实现全面覆盖,需要将国家层面的筛查网络推广至各地区,带动基层开展筛查工作,才能让更多民众受益。在推进卒中中心、防治中心和高级中心的三级网络建设过程中,加强技术培训、推动多学科联合开展规范性治疗至关重要。

此外,公众自身提高防治意识、加强生活方式管理也至关重要。对于吸烟、膳食中的盐、油摄入量等因素需提高控制水平,加强全民锻炼程度,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尽可能避免风险因素。

中国医学科学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副主任
彭斌:加强脑卒中健康宣教 避免认知误区

「世界卒中日」连续两年将主题定为「关注中年人卒中」,通过宣传周推广普及预防知识,引导中年群体加强对自身危险因素的有效管理,是脑卒中防控的重要措施。

罹患卒中的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年龄是不可干预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在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十分重要。慢病发病率的增加以及长期以来不恰当的生活方式,将卒中发生的年龄大大前移,中年人脑卒中的风险明显增加。

我国中年人群缺乏对疾病的足够重视,公众认知存在误区,认为脑卒中属于老年疾病,脑卒中乃至高血压的筛查率都较低,很多患者直至发生偏瘫接受治疗,才知晓自己患有高血压。其次,中年人群对于病期干预的依从性差,未按照治疗要求坚持用药,疾病管理不规范,卒中风险增加。再者,中年人群压力较大,长时间工作和精神压力会显著增加卒中风险。此外,短时间内的大量饮酒和情绪波动也是卒中的短期诱发因素。

相较于肿瘤,脑卒中的病因较明确,对于中年人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可以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对于卒中早期发病的征象也需引起重视,短时间的无力、口齿不清可能是卒中先兆,必须极早就医,如急性溶栓等情况如能及时救治,能够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取得较好的疗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超声科主任
华杨教授:血管超声筛查是卒中筛查的重要窗口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颈动脉超声检查则为 CAS 筛查的常用方法。在卒中工程推动前后,无论医疗工作人员还是公众,对于颈动脉超声的关注程度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从方法学而言,CT 是影像模式,通过血管成像技术能够观察血管的狭窄与闭塞情况,在脑卒中诊疗中,主要用于鉴别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同时,CT 成像尤其是血管成像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因此不适合作为筛查手段;而超声作为实时动态的检查模式,能够观察颈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颈动脉超声筛查的重点在于观察脑部主要供血动脉情况。若血管腔内有斑块形成,斑块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导致血管狭窄和闭塞,从而引起颅内供血病变。通过颈动脉超声,对于脑部供血的 11 根血管,包括供应大脑半球和小脑的血流,能够实现分别逐一筛查。

除了颈动脉超声,血管超声还包括对脑血管、颈动脉血管的联合筛查,两者相结合能够侧支循环进行筛查,有利于更好地评估脑部供血情况,并且有助于评估包括药物、手术、超声等治疗措施的有效性。

基于超声筛查能够获得的有效信息及其良好的安全性,超声筛查手段对于脑卒中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自脑防委推进防治工程以来,从重点筛查推广至全国范围内的筛查,超声筛查已作为一个窗口,帮助发现早期脑卒中相关的病变。

同时需注意,超声筛查的准确性对操作人员的技术依赖性较高。GE 医疗联合脑防委开展了对全国 306 家基地医院的影像专业技术培训,包括 GE 医疗与脑防委支持的项目在内,2014 年宣武医院完成了对 2-3 千人次的培训。然而,全国超声从业医师近十万,其中血管超声医师近一万,脑防委对于专业培训的支持对提高医师技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但还需进一步深入基层,全面提高筛查技术。通过规范化、高质量的血管超声筛查,在发生血管病变前及时采取治疗手段、去除斑块、减少卒中的发生。

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院长
徐如祥:筛查与治疗均需「关口前移」「卒中移动医疗」新畅想

防治工作的「关口前移」,一方面是尽早筛查,另一方面是及时治疗。发病后患者家属往往无法判断病情,医疗资源有限,送诊过程中造成延误,错失时间窗口。中国脑卒中患者得到溶栓治疗的比例约为 2%,国外这一比例达到 15%-20%,其间的巨大差距在于早期发病的诊断设备和技术尚有不足。因此,对于脑卒中的预防与治疗有一项新的倡导——「卒中移动医疗」。

如果配备足够的移动医疗设备,在救护车乃至急救现场可以完成 CT 扫描,立即判断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脑卒中,并采取相应措施。若患者存在肢体障碍与语言障碍,则主要由缺血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佳治疗时间是 3.5 到 4.5 小时;若为出血性脑卒中,在现场或是救护车运送过程中就可以进行药物溶栓治疗,在后续医院可以解溶栓或放支架,或其他治疗方式;若出血性卒中且脑内出血量较大,及时将出血引流,以免发生脑散,确保病人在后续运送过程中的生命安全。

将诊断设备小型化、移动化、配置在急诊救治交通工具上,可以有效为患者救治争取时间。

GE 医疗集团大中华区首席市场营销官 
戴鹰:GE 携手脑防委 推进脑卒中筛查模式

GE 医疗于 2014 年 5 月启动脑卒中行动,与脑防委签订三年战略合作协议,开展脑卒中防治工作。双方从筛查防治模式的创新与普及、提升临床诊断能力、基于大数据库的分析及预测、提倡公众早健康四大方面开展脑卒中防治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同建立了脑卒中筛查和诊治中心,至今共筛查 1.2 万人次。并通过携手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将河南筛查模式推广至新疆,建立当地首个「脑卒中筛查中心」,引进先进成熟的筛查模式、患者随访管理系统和经验,协助医院针对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开展脑卒中预防的筛查工作。据统计,截至 2015 年 8 月,在对新疆兵团第三师 51 团 6000 人的筛查任务中,对其中超过 1000 人的高危对象进行了健康档案的建立,以采取更有效、全面的生活管理和健康监测,通过可视化图表生动、形象地展现患者筛查数据,协助医生对患者疾病信息做出全面判断。

相较于传统体检后针对发现的症状进行诊断,脑卒中筛查模式通过三级筛查网络协作,一级网络开展筛查,二级负责诊断,三级进行随访,覆盖脑卒中筛查和治疗全过程,GE 医疗在各个环节提供包括从医疗设备产品到成套解决方案的支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并且与分级诊疗的政策相契合。

脑卒中防治专家从政策、防治工程、筛查手段等不同层面,分享了各自对于脑卒中预防与治疗的临床经验与洞见,呼吁医疗界和社会公众关注脑卒中风险,重视脑卒中防治。

编辑: 陈慧英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