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是诊断外周神经疾病最及时最有效的影像学方法之一,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 Ali 等在 2015 年第 10 期的 World Neurosurgery 杂志上发表文章对其进行了详细介绍。
既往由于超声探头分辨率过低,其诊断神经损伤的价值有限,然而随着超声设备及检查技术的提升(包括高频探头的应用和扫查方式的改进),目前可以高分辨图像显示相对较小的外周神经,其分辨率甚至比现在最常采用的 MRI 检查技术还要高。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可提供神经功能障碍的位置和病变程度等重要诊断数据,但因其自身所限,无法确定神经的形态学改变以及神经损伤的详细类型。超声检查不仅可弥补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的这方面缺陷,而且检查过程中并不给患者带来疼痛。
临床 MRI 图像的分辨率一般在 450 微米左右,而超声图像可达到更高分辨率,其 10MHz 探头的轴向分辨率即可接近 150 微米,而当前临床常用的 18MHz 探头分辨率会更高。因此,超声能更清晰显示每条神经的超微结构,对更细小的神经(如末梢神经)进行评估。另外,超声也可评估人工植入物附近的神经,而 MRI 可能会受限。
正常外周神经声像图表现
超声检查检查神经时应依据其解剖走形进行。比如,臂丛神经的检查应从脊神经和臂丛神经干开始向其末端延伸至指神经。操作者的局部解剖知识和检查部位的形态可影响检查效果,因此检查者须具备肌肉、肌腱和血管的解剖知识,同时根据某些解剖标志也可更容易地发现神经的所在位置。
神经的超声检查多采用高频线阵探头(8-18MHz),其内部的不同解剖结构可表现为不同回声。横切面上,神经表现为低回声结构,内部可见细小的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区,呈「蜂窝状」(图 1),这种表现的解剖学基础正是低回声的神经束被高回声的神经束膜分隔。神经从近端向远端走行过程中逐渐变细为小分支,其中的神经束膜也存在不同变化。横切面图像对描述神经解剖和发现病变最有价值,神经的横断面积常作为重要参数用于各种神经疾病的诊断。
图 1. 正常外周神经声像图:正中神经横切面(A)上呈典型的「蜂窝状」,而纵切面(B)上则呈管状,内部可见细束样结构(箭头);T:屈肌腱;radi 超声检查:桡骨;carp 超声检查:腕部
纵切面声像图上,神经呈束状走行,即低回声的管状结构内可见神经束膜的线样高回声。由于外周神经走行并不平直,加之其直径较细,经纵切面显示神经从技术上较为困难。与纵切面垂直的横切面尤其有助于发现神经轮廓异常或/和粗细变化。
神经应与其周围的肌肉组织相鉴别,后者回声比神经更低。将神经周围的肌肉厚度与对侧相比,可判断肌肉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由于明显神经病变导致的肌肉萎缩。肌腱与肌肉不同,其回声比周围的神经高,为致密纤维外形,肢体活动时的动态检查也有助于区分神经与肌腱。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用于鉴别神经和血管,还能发现神经受压或感染性神经病变所致的血流信号增多和充血。正常情况下,超声显示神经束内无血流信号分布。
外伤性神经损伤
Seddon 1941 年根据神经纤维的损伤程度将神经损伤分为 3 类:机能性麻痹、轴突断裂和神经断裂。机能性麻痹可经超声检查明确,表现为神经肿胀,呈低回声。然而,后两者难以经超声检查明确区分,通常需手术探查,并于术中对损伤神经节段行电生理学检查。连续性神经瘤和残端神经瘤可表现为神经末端的局限性增粗或肿块样病变(图 2)。
图 2. 神经瘤 19 岁男性患者 重度腓肠肌萎缩,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坐骨神经分布区域出现慢性去神经支配;纵切面声像图显示大腿近端坐骨神经正常(红线轮廓区),而远端神经增粗,呈混合回声,提示为连续性神经瘤(星号)
肿瘤
超声可清晰显示各种神经鞘来源的肿瘤,包括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以及恶性周围神经鞘瘤(MPNSTs)等。声像图上,神经肿瘤显示为边界相对清晰的不同回声肿块。
尽管影像学检查常无法明确区分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但需注意的是,若超声上表现有神经偏心性绕经肿块走行,则通常仅见于神经鞘瘤,从而可鉴别这两种神经肿瘤。神经鞘瘤时的神经束膜可因肿块压迫而移位,但仍可保持其连续完整性(图 3)。然而,神经纤维瘤通常会侵犯破坏神经的束状结构。NPNSTs 表现可与神经纤维瘤相似,但其边界通常模糊不清,可短期增大。
超声检查通常作为神经肿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若超声未能发现所需神经或其声像图特征不足以诊断时,可选 MRI。明确区分表现相近的良恶性肿瘤必须要结合临床特征和病理学表现。另外,对可疑的来源于神经的肿块可在超声引导下行穿刺活检,尤其是那些根据临床表现怀疑为恶性肿瘤者、影像学检查发现肿块快速生长者以及 PET/CT 显示高代谢活性的病灶。
超声检查不仅可观察到恶性肿瘤或浸润性肿瘤的直接征象,还可发现肿瘤放射治疗导致的神经纤维化损害,包括神经增粗、失去正常束状外形和回声减低。
图 3. 外周神经鞘瘤:纵切面声像图显示神经(n)组织内一圆形不均质回声软组织肿块(m),符合良性外周神经鞘肿瘤的特异性表现
神经的其他肿瘤样病变也可经超声诊断,如起源于轴突间成熟脂细胞的纤维脂肪瘤样错构瘤。这些病变表现为神经特征性的梭形增大,高回声的神经束膜间有高回声脂肪。另外,超声也可明确诊断腱鞘囊肿,并能区分囊肿是位于肌肉内部还是神经内。肌肉内的腱鞘囊肿可向外压迫神经,一般常见于小腿前外侧,挤压腓神经。相反,神经内的腱鞘囊肿来源于胫腓关节上端的关节神经分支,并向近端生长。
神经肿瘤切除术前行超声检查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术前可根据检查结果于皮肤上进行体表标记,也可经超声引导下将组织染料(如亚甲蓝)注入肿瘤或神经内引导术中切除。这些方法非常适用于体积较小且位置较深无法经皮触及的病变。
此外,术前还可应用超声评估软组织肿块或肿瘤与神经的位置关系,发现神经有无移位,尤其是明确神经有无被肿瘤累及或因肿块挤压而移位。在经皮肿瘤活检和开放式肿瘤切除术前,超声也可明确肿瘤表面区域有无正常神经,从而有助于采取安全的手术入路,降低医源性神经损伤。
可采用术中超声能对不易触及的较小神经肿块进行定位,并确定手术切口部位以找到病变所在,尤其是神经鞘瘤的病例,使用术中超声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长和手术切口范围。
感染性病变
神经感染性病变(如麻风病)也可经超声发现,表现为神经的肿大增粗,正常束状结构消失,神经内膜及其周围血流信号增多。在临床表现有明显神经功能障碍之前,这些声像图特征就可在超声清晰显示,从而可早期确诊,降低因神经病变导致的功能丧失。
神经卡压症
最常见的神经卡压症如腕管综合征和肘管综合征可经超声明确诊断。大部分神经卡压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部分疑难病例若临床无法完全明确诊断时,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就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神经卡压的声像图特征为紧邻卡压部位近端的神经增粗,呈低回声(图 4)。由于卡压部位神经水肿,受累神经束膜周围的高回声结缔组织回声强度降低。
动物实验显示,增粗的神经合并有炎症、脱髓鞘、髓鞘再生和纤维化改变。卡压部位的神经外形表现不同,可因机械挤压而呈扁平状,也可增粗肿胀或表现为大部分患病节段远端的过渡进入一个更为正常的外形。超声也可发现导致卡压的外在因素,包括邻近软组织肿块(如囊肿、肿瘤、积液)、邻近骨骼异常(如卡压正中神经的髁上突以及其他骨骼病变或创伤后骨骼畸形)、腱鞘炎和多余的副肌(如 Guyon 管的多余屈肌或肘管滑车上的迷走肘肌)等。
图 4. 腕管综合征:腕部纵切面声像图显示正中神经(箭头)直径由远及近的异常变化;F:屈肌腱;rad:桡骨;carp 超声检查:腕部
腕管综合征时正中神经表现为典型的三联征:桡骨远端和腕管近端水平的神经增粗、腕管远端的神经扁平以及屈肌支持带向掌侧的弓形突起。正中神经在紧邻腕管近端入口处的横截面面积若超过 10-12 mm2 可认为异常,其在腕管入口处径线的异常改变被称为「切迹征」。病变处的正中神经可表现为均质低回声,正常束状高回声结构消失。病变神经横截面减小与腕管综合征及其电生理学参数的改善相关,尽管还需对后果预测的声像图进一步分析。
对于肘管综合征,联合使用超声可将电生理学检查的敏感性从 78% 提升到 98%,并有助于确定神经病变的位置。检查时首先确定肘部神经的走行,若发现弓状韧带后方存在直接压迫时,Osborn 筋膜后的神经近端通常存在病变。
正常情况下,肘部内上髁处的肘管内尺神经比其近端相对略增粗,而存在卡压时则增粗更显著,其比值约 1.5:1。内上髁处尺神经面积以 8.3 mm2 为界值诊断肘管综合征的敏感性为 100%。尺神经卡压相对少见的部位是 Guyon 管。Guyon 管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为反复性创伤,导致钩骨压迫尺神经。腱鞘囊肿也是卡压的常见原因,也可经超声发现。
超声检查时加用某些诱导方式可辅助诊断神经卡压。在部分神经疾病如腕管综合征中,神经的横向滑动性通常减低,而肘管综合征中,肘部屈曲时尺神经可表现为半脱位,跨过内上髁而位于不正常位置(图 5)。另外,超声检查时通过探头加压可激发某些症状。超声可协助制定神经解压手术的操作方案,辅助术者确定卡压位置和手术切口位置,以最佳途径开展手术(图 6)。
图 5. 动态横切面声像图显示尺神经错位:A. 尺神经(箭头)正常位于邻近内上髁(E)的髁后沟内;B. 肘部屈曲时,尺神经移出正常位置
图 6. 术中的超声应用:A. 纵切面声像图显示骨间后神经(空白箭头)略增粗;星号示旋后肌;三角箭头示桡骨近端皮质;B. 虚线和实线标识右侧骨间后神经减压术的传统手术切口;两 X 间的短线为经超声引导确定的位于 Frohse 弓近端的骨间后神经的计划手术区
超声检查时,配合肢体运动可对神经卡压进行动态检查,这种优势使超声可应用于疑似神经源性胸廓出口综合征(TOS)的评估。MRI 只能进行某一肢体位置的检查,而超声可动态评估不同肢体位置时的上肢神经受压情况。另外,超声也可明确显示斜角肌间隙。
其他临床应用
除了可以用于诊断外周神经病变外,超声还可应用于其他神经相关领域进行神经结构定位和引导介入。与使用传统的触摸解剖标记进行神经阻滞相比,超声引导下区域麻醉可直接观察到神经结构,发现可能存在的解剖变异,并能实时监测局部麻醉药物的播散。
超声引导还可应用于肌无力的或痛性肌痉挛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常见的靶神经包括胸部神经、正中神经、闭孔神经和腓神经。
结论
超声可用于评估几乎所有的外周神经病变,其质优价廉、及时有效、耐受良好,可清晰观察到神经的解剖结构和任何结构异常,并能定位神经卡压的位置。与 MRI 相比,外周神经的超声检查可在数分钟内完成,并可动态评估,无禁忌症。外周神经病变的术前及术中超声评估对神经外科医生而言意义巨大。
超声引导可参与到不同的临床应用,如神经阻滞、区域麻醉、慢性疼痛和痉挛等。超声检查可提供许多其他影像学检查无法提供的信息,其所得到的形态学信息可与其他检查方法(如电生理学检查所得到的功能性数据)相互补充。需注意的是,神经解剖结构的完整性并不能排除存在神经病变。
最终,临床医生必须综合考虑所有信息,包括患者病史、体格检查、电生理学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包括超声表现),以便能做出恰当的诊断和治疗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