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南伟教授:谈糖尿病防治热点

2012-03-13 18:43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童南伟教授

个人简介:

童南伟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大内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糖尿病学组组长,中华内分泌学会肥胖组副组长,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答疑结果:

一、“走出中国人T2D血管并发症特点认识的误区”相关问题解答如下

1、不同种族T2D血管并发症的确有差异

2011年2月,Diabetes Care发表美国对不同种族居民的研究结果,结论与ADVANCE的相似:亚洲T2D患者心脏事件不如白种人多,周围血管(下肢)病变不如白种人多,但糖尿病肾病及肾衰竭高于白种人。因此至今基本可肯定,不同种族T2D血管并发症有差异。

2、造成不同种族T2D血管并发症差异的原因估计可能与基因有关

在ADVANCE不同种族血管病变比较的结果发表前,一般认为我国人脑血管病及肾病突出主要与血压控制差有关。但ADVANCE中,我国患者的血糖、血压控制与其他种族相同,但仍显示出血管并发症与白种人不同,原因不清,且新近美国的资料也有类似发现。估计与遗传背景有关,但缺乏真正的证据,因此仅仅是推测。

3、T2D血管并发症的种族差异对临床治疗的启示

除了大家熟识的一般信息外,我个人认为药物干预有几方面值得我们深思:

中国人血糖控制问题:降糖的肾保护没有分歧,即使在ADVANCE中的特殊入组条件(相当部分已有大血管病等),降糖(HbA1C 6。5%为靶目标)仍有肾保护,且后续分析发现ADVANCE入组人群的降糖肾保护HbA1C没有拐点(2010年EASD报告)。结合国人的肾损害突出的特点。在安全和不增加体重的条件下,我们的降糖是否应该积极一点,我们的靶目标是否应该与ADA要求的有区别呢?

高甘油三酯(TG)问题:从早期的FIELD到新近的ACCORD都证明非诺贝特对TG≥2。3mmol/L的人群显示出明确的肾保护,因此除了LDL外,我们是否还应该同样关注TG的达标问题呢?

脑血管病的问题:T2D的脑血管病(主要是卒中)相对心脏事件而言,欧美的关注度要小一些(因为他们重点关注心脏事件),我们在这方面是否应该更加关注呢?至少要像关注心脏事件一样关注T2D的脑血管病。

二、关于中国人T2D的HbA1C分层靶目标问题

本人受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的委托,组织学会的部分专家一起完成了“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标专家共识”,在2010年大连的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年会报告后反响不错。实际上,HbA1C依据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目标值是大势所趋,大家也是在临床中这么做的,但怎么区分不同人群?不同人群目标值是多广?国外的情况与中国的国情相符吗?诸多问题我们每天都在面对,我们国家地域差异很大,贫富差距突出,相当多的患者连自我血糖监测(SMBG)或血糖监测都很困难,甚至没法控制。因此一定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tailoring),最近有作者称之为personalizing地管理血糖,这都不无道理,安全性,可行性比什么都重要。有兴趣可看看2011年《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第2期中我对共识的肤浅解读(详见附件),本处不评述。

三、关于甘精胰岛素相关问题的回复

1、甘精胰岛素致肿瘤问题,至少目前FDA没有认同,认为说明书不变即应用不变。

2、美国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2009年的专家意见,长效胰岛素或基础胰岛素包括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

3、一般认为甘精胰岛素早或晚使用没有太大不同,当然可能存在夜间用对某些患者空腹血糖更有利;早上用也许对某些病员白天血糖更有利(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编辑: wangminchao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