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组血肿溶解速度比较
治疗严重脑室内出血(IVH)时,溶栓药物和血肿体积可以影响血肿溶解速度。为了评估影响血肿溶解速度的其他因素,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Wendy C. Ziai等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Stroke上。
此项研究纳入100例脑出血量<30毫升需急诊行脑室外引流的IVH患者。患者被分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治疗组脑室内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N= 78,男53例,女25例);安慰剂组(n= 22,男7例,女15例)不注射。每天头颅CT监测颅内血肿大小变化。使用分段线性回归确定每个病人合适样条节点。随机效应线性回归模型估计血肿溶解速度的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稳定的脑室内出血所形成的血肿男性(n =60;54±5ml)大于女性(N= 40;36±5ml,P= 0.01)。脑室内溶栓治疗与安慰剂组相比,增加14.6%的血肿溶解速度(P<0.001)。经过校正,基线时较高的血纤维蛋白溶酶原和较低的血小板计数可以增加血肿溶解速度,分别为每10g/dL增加1.28%/天(P <0.01)和每10×103/ U增加0.70%/天。
由此可得出结论:尽管溶栓治疗仍然是IVH血肿溶解速度最主要的决定因素,但较高的基线血纤维蛋白溶酶原和较低的血小板计数也能加快血肿溶解。
文献下载:Factors Affecting Clot Lysis Rates in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