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音突变警惕异地口音综合征

2015-12-17 16:33 来源:丁香园 作者:董天娇
字体大小
- | +

什么是异地口音综合征

异地口音综合征是临床上极为罕见的运动性语言障碍,患者会改变一贯口音,说话时变成类似外地的口音。所以称之为异地口音综合征。

异地口音综合征有哪些临床表现

患者均无运动障碍。某些仅表现为轻度面部和咽肌无力,无面部失用,声量正常,发音障碍少见。患者短暂缄默,语言一旦恢复即为异地口音综合征。很多患者出现失语,常见经皮质运动性失语或轻度额下回后部(Broca)失语。表现因人而异,有的患者语言测试轻中度命名、阅读、书写和复述障碍,语法缺失和语音错误,呈轻度非流利性失语,诊断额颞叶变性变异型;有的患者听语理解、重复、命名、阅读、书写无异常,唯一异常为外地口音;还有的患者仅母语受累,第二语言等均无影响。

异地口音综合征有哪些病理改变

影像学改变常位于左侧额叶,损害靠近或累及Broca区,也可见于皮质下深部区域(如尾状核头部、内囊前部、豆状核等),无皮质损害。有报道称,头颅MRI显示中央前后回外侧异常改变,提示梗死内斑片状出血,病灶相对较小。

异地口音综合征如何诊断

1. 患者自己、熟人和检查者认为是异地口音。

2. 与脑损害前口音不同。

3. 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相关。

4. 患者无讲外地语言背景。

如何与构音障碍、言语失用和失语鉴别

异地口音综合征虽然部分伴随失语、构音障碍、言语失用,但具有正常语言成分。构音障碍和言语失用均有正常语言极大扭曲。

异地口音综合征如何治疗

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措施,是否发病、发病早晚及能否恢复也无明显规律,随着病情好转,多数可恢复原来口音。在治疗原发病同时,积极加强语言功能锻炼,并配合心理暗示,可能有利于语言功能恢复。

我国异地口音综合征病例

钟东等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发表了大型听神经瘤术后异地口音综合征的病例。患者女,56 岁。2008 年 5 月因 「右耳耳鸣 3 年,右耳听力进行性下降 1 年,发现大型听神经瘤 1 周」入院。入院经检查后诊断:右侧听神经瘤 (大型)。在气管插管全麻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行大型听神经瘤次全切除、枕下减压术。

术后 6 h 患者清醒后拔出气管插管,术后 12 h 患者开始说普通话,而术前生活中一直讲当地方言 (重庆话),其家人均讲当地方言。患者自知口音异常改变,但自称说当地方言拗口,但讲普通话却比较自然、连贯。患者念过小学,平时喜欢看电视、听广播,经常接触普通话,但无经常使用普通话的历史。电话随访至术后 1 年,患者仍讲普通话,目前仍在随访之中。

总结

异地口音综合征虽然在临床上并不常见,但是对口音突变的患者不能放松警惕,尤其要与构音障碍、言语失用和失语等疾病鉴别。关于该病的机制有很多学说,但至今尚未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

编辑: 董天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