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务人员脑卒中新危险因素知识现况

2012-10-29 10:39 来源:中国医师杂志 作者:林 群力 等
字体大小
- | +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高,加之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因而脑卒中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2006年的Feinberg论坛上,Sacco概述了脑血管病预防策略的转变,强调对可干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其中特别还提到了新危险因素,如无症状性梗死、白质高信号、脑微出血(CMBs)等。由此,在20118月至10月对本县医务人员脑卒中新危险因素知识掌握及处理能力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按3个级别,抽取县医院2家、卫生院4家、卫生站16家的206名内科医生(包含全科医生)。研究不包括后勤、行政人员、除内科医生的其他科室医生、护理人员、辅助科室人员、个体开业者或者一年内脱离岗位累计达到半年以上的各级医疗卫生人员。调查时间为20118月至10月。

1.2研究方法 以问卷的形式进行现场直接询问。问卷设计后由有关的专家评阅,并进行了现场的预实验。调查的内容涉及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学历、职称等)、脑卒中新危险因素(如CMBs、白质高信号等)及处理意见(不处理、随访、治疗+随访)。然后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分析。

2 结果

2.1一般情况 共发“脑卒中新危险因素知识调查表”234份,收回221份(90.2%),经审查合格者206份(88.0%),其中县医院79例,卫生院61例,卫生站66例。男女比例约为32;年龄215632.01±5.4)岁。被调查人员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脑卒中新危险因素知识现况 医务人员认为无症状梗死、CMBs、颈动脉斑块、纤维蛋白原升高与脑卒中相关性较大(>50%);认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CRP升高与脑卒中相关性小(<30%)。见表1

2.3脑卒中新危险因素处理意见 医务人员对脑卒中新危险因素的处理意见参差不齐,其中对于无症状梗死、CMBs、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更倾向于不处理(>50q);颈动脉斑块及CRP升高倾向于治疗+随访(>50%)。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与脑卒中的相关性,近年来已逐渐被人们掌握及认识,然而脑卒中的发生与多因素相关,全面把握各类危险因素,对指导人群,尤其是新卒中、边缘卒中的患者更有意义。

1)医务人员虽然认同无症状梗死、CMBs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但多数认为不需干预处理(>50%),而认同白质高信号的仅占42.71%,其处理意见参差不齐。CMBs是脑内微小血管病变所致的、以微小量出血为主要特点的一种脑实质亚临床损害,英国一项研究显示,CMBs是各种原因导致卒中危险增加的标记,且对卒中患者出血性转化有预测意义。而白质高信号提示脑白质病变,反映的是脑血管储备能力下降,加之其特别容易受到脑血流减少的影响,因而发生卒中的危险性也随之升高。

2)医务人员认同颈动脉斑块的占46.79%,认同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仅占27.18%。认为需要干预的,前者占52.43%,后者占10.20%。事实上,临床多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来确定是否有斑块形成,因此,颈动脉中层内膜增厚及颈动脉斑块是同一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研究表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每增加0.1mm,卒中危险增加13%18%

3)医务人员认同纤维蛋白原升高的占64.56%,且多数认为需要根据检验值来决定是否需要治疗。研究表明血浆纤维蛋白原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高纤维蛋白原对引发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危险性高于女性。因而对于纤维蛋白原升高应引起重视,及时干预治疗。

4)医务人员认同CRP升高与卒中相关的仅占22.33%,认为需要治疗的占90.29%。有研究报道,女性血清CRP增高者,3年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较CRP正常者高5倍,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7倍,由此表明CRP升高是一独立的预测未来卒中发生的生化指标。当然,由于CRP是组织损失、感染时的一项非特异性反应,必须排除其他原因。

经上述分析,表明无症状性梗死、白质高信号、颈动脉斑块、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纤维蛋白原升高、CMBsCRP升高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需要临床医师了解并及时干预治疗。而临床处理意见的参差不齐,更需要相关部门制定治疗指南。

编辑: tianyushe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