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气管切开与死亡率降低相关
严重卒中患者进行通气治疗,其恰当的气管切开时间尚不清楚。这些在重症监护室的患者进行早期气管切开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潜在益处还没有进行过研究。德国Heidelberg大学神经科的Julian Bösel博士等人为此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2年11月29日Stroke杂志上。研究结果发现:通气的重症监护患者进行早期气管切开是安全可行的,可能减少镇静药物的使用,但仍需要更大型的多中心研究验证其对预后的影响。
该研究是卒中相关的早期气管切开与气管插管相对比的神经重症监护试验(SETPOINT)。这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在一所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ICU内进行。那些估计要至少使用机械通气2周的严重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患者被随机分入早期进行气管切开组(插管后1-3天进行,简称早期组)或标准气管切开组(插管后7-14天如果无法拔管或不再适合插管,简称标准组)。主要结果是在ICU的住院时间,次级结果是ICU期间的各项具体指标。
研究结果显示:60位患者被随机分组并进行分析。观察到的主要结果ICU住院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中位住院时间18 天[四分位范围16–28] 对比17天 [四分位:13–22] , 中位差值: 1 [−2 到6]; P=0.38),次级结果(包括不良反应)也没有差异。然而,早期气管切开组的镇静剂使用率 (ICU患者使用率62% 对比42%, 中位差值17.5 [3.3–29.2]; P=0.02)、ICU死亡率(ICU 死亡数3例 [10%]对比 14例 [47%]; P<0.01)以及发病后6个月死亡率(死亡8例[27%] 对比18例[60%]; P=0.02)均低于标准组。
该研究发现:需要通气的重症监护患者进行早期气管切开是安全可行的,可减少镇静药物的使用。本研究组中患者死亡率和结果的获益是否真实仍需要更大的多中心研究进行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