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ESC:3D多对比与4D动态MRI或有助卒中病因学诊断

2016-04-19 18:45 来源:华山医院神经内科 作者:朱珠
字体大小
- | +

主动脉弓部的易损斑块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近年来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在 2016 欧洲卒中会议(European Stroke Conference,ESC)上,德国 T.Wehrum 等的研究团队向大家介绍了利用 3D 多对比 MRI 与 4D 动态 MRI 技术对隐源性卒中和对照组患者的主动脉斑块形态和栓塞风险评估。

40 例隐源性卒中患者和 60 例来自眼科的对照患者接受了 3D 多对比 MRI 扫描,研究者对主动脉斑块的形态、部位及易损程度(表面情况、斑块成分、钙化)进行了分析,并利用 4D 动态 MRI 技术绘制了斑块可能的栓塞途径。

结果发现,隐源性卒中患者中共 23 例(57.5%)发现主动脉弓小斑块(<4 mm),对照组中 33 例(55.0%)发现小斑块;22 例(55.0%)隐源性卒中患者和 10 例(16.7%)对照患者主动脉弓存在厚度超过 4 mm 的斑块。隐源性卒中患者中,稳定、不确定、不稳定斑块分别为 2、10、22 例,对照组分别为 0、7、2 例。18 例斑块厚度超过 4 mm 的隐源性卒中患者存在可能的脑栓塞途径,其中 12 例为不稳定斑块。

这项研究再次说明了影像学技术对卒中病因学诊断的重要性,通过斑块特点和栓塞风险的分析,有助于今后对需要强化抗栓治疗患者的选择。

参考文献

T.Wehrum, et al. Detection of vulnerable aortic plaques as embolic source of stroke using 3D multicontrast MRI and 4D flow MRI embolization mapping. ESC 2016.

本文为作者原创编译总结,若需要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专题

编辑: 张凌溪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