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Midnights」原则 浅谈复视的鉴别诊断

2016-05-26 07:20 来源:丁香园 作者:Allen
字体大小
- | +

复视是神经科常见症状之一,双眼复视患者大多是由于眼外肌运动障碍所致,根据眼外肌运动障碍的性质其病因可分为神经源性、肌源性、机械性等。今天我们就参考「Midnights」原则来初步探讨一下复视的鉴别诊断,欢迎大家补充。

代谢性疾病(M,Metabolism)

Wernicke 脑病

Wernicke 脑病(WE)是一种由维生素 B1 缺乏所引起的脑病,1881 年由 Car Wernicke 首先描述。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典型者呈现临床「三联征」: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精神障碍。

影像学特征:WE 具有典型的发病部位,第三、四脑室旁及中脑导水管周围、乳头体、四叠体、丘脑为该病常见受累部位(这些部位有较高的糖代谢、氧化代谢率,也是维生素 B1 代谢较快的地方);MRI 上可见对称分布的斑片状长 T1、长 T2 异常信号。FLAIR 序列、DWI 序列病灶呈高信号,具有诊断价值。增强病灶可有轻~中度强化。不典型患者影像学上可见皮层、小脑等部位异常信号。

1.jpg
图 1 典型 Wernicke 脑病头颅 MRI 表现

炎症性/免疫性疾病(I,Inflammation/Immunity)

1. 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可模拟几乎所有眼肌麻痹或眼位偏斜,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受体阻滞好发于高代谢、易疲劳的眼外肌。重症肌无力可单累及眼肌,也可累及全身。临床症状具有波动性,晨轻暮重。

进一步检查包括疲劳试验、新斯的明试验、重症肌无力抗体、肌电图、纵膈 CT 等。重症肌无力抗体包括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见于 50% 的患者)、肌肉特异性肌酸激酶(MuSK)抗体、抗 titin 抗体、抗 RyR 抗体等。肌电图低频重复电刺激波幅递减 10% 以上为阳性。

2. 眼眶炎症

特发性眼眶炎症(眼眶炎性假瘤)可累及肌肉、软组织、甚至视神经,潜在致盲性。在某些案例中,只有一块肌肉受累,引起眼眶部肌炎。除外复视,患者常诉疼痛,尤其是眼球活动时;眼球突出,甚至视力丧失。结节病、类风湿关节炎和血管炎(包括肉芽肿性血管炎、巨细胞动脉炎)可导致眼眶炎症。

表 1 各种眼眶炎症性疾病的辅助检查

疾病检查
结节病胸部 CT、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水平
甲状腺眼病甲状腺功能、甲状腺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抗核抗体(ANA)
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因子(RF)
肉芽肿性血管炎中央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c-ANCA)
巨细胞动脉炎血沉(ECR)、C 反应蛋白(CRP)、颞动脉活检


特发性眼眶炎症的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极少数患者甚至使用放射疗法。在一个长达 10 年的回顾性研究中,包含所有药物治疗方式,只有 63% 的患者得到长期缓解。

2.jpg
图 2 眼眶炎症。A,眼眶 MRI 示眼眶内直肌炎(黄色箭头),而头颅 MRI 未发现病灶;B,双侧眼眶炎症(黄色箭头)是这个颞动脉炎患者的首发表现,可见颞动脉强化(蓝色箭头);C,眼球突出患者,可见右侧眼肌弥漫性炎症,尤其是外直肌(黄色箭头),ACE 水平升高,病灶扩展至眼眶外的翼腭窝(D,绿色箭头),提示结节病

3.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THS)是一种累及海绵窦至眶上裂和眶尖的、特发的、肉芽肿性炎症。炎症压迫海绵窦内的血管与神经结构。可引起眼肌麻痹,单侧进展性痛性眼肌麻痹为本病特点,动眼神经最容易受累,其次为滑车神经、展神经及三叉神经第一支。

眶上裂可见条状、结节状病灶,海绵窦增大增宽,眶上裂海绵窦区临近颞叶脑膜受累。钆增强 MRI 是首选影像检查方法,可见海绵窦区从眶上裂到眶尖的均匀强化信号。

3.jpg
图 3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 MRI 表现。水平位(A)和冠状位(D)T2 加权像显示右侧海绵窦增大,信号轻度减低接近灰质(黑色箭头);水平位(B)及冠状位(E)增强 T1 像对比显示异常软组织穿过眶上裂延展至眶尖(白色箭头);同时也明显看到右侧颞部硬脑膜、小脑幕及右侧眶尖呈增厚的高信号影。治疗 1 月后复查,水平位(C)及冠状位(F)增强的 T1 像显示右侧海绵窦信号异常有显著改善

4. Miller-Fisher 综合征

Miller-Fisher 综合征为吉兰巴雷综合症的特殊亚型,主要表现为三大主征,即共济失调、腱反射减退、眼外肌麻痹。有时可出现瞳孔改变。大部分患者起病前有感染病史,急性起病,脑脊液蛋白升高。周围神经电生理可有传导延迟,髓鞘和轴索同时受损。血清中神经节苷脂 GQ1b 抗体阳性,没有肢体瘫痪或瘫痪较轻。

5. Bickerstaff 脑干脑炎

临床少见的炎性脱髓鞘疾病,多数患者有前驱感染病史,表现为急性对称性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伴意识障碍和(或)锥体束征,亦有 CSF 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血清中存在特异性抗体 GQ1b 抗体。头颅 MRI 表现为脑干长 T1 长 T2 异常信号,但无特异性表现。治疗方案基本按照 GBS。

2001 年,Odaka 等首次提出抗 GQ1b 抗体综合征,包括 Miller-Fisher 综合征、Bickerstaff 脑干脑炎、伴眼外肌麻痹的 GBS、急性眼肌麻痹。抗 GQ1b 抗体综合征的提出有助于理解这些疾病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

4.jpg
图 4 Bickerstaff 脑干脑炎 MRI 表现

6. 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脱髓鞘病变,脑干内病灶可表现为脑神经受累症状,动眼、滑车及展神经麻痹则出现眼球运动障碍。以 20~40 岁女性多见,以反复发作和缓解交替为特点,MRI 能敏感显示脱髓鞘斑块,呈稍长 T1、稍长 T2 信号,急性期可有强化。脑干病灶多位于中脑大脑脚、四脑室底部及中脑导水管周围。

5.jpg
图 5 慢性 MS 患者,单纯幕下病灶;单侧核间性眼肌麻痹,轻度痉挛性四肢瘫

神经变性病(D ,Degeneration)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锥体外系肌僵直、垂直性核上性麻痹、假性球麻痹、步态共济失调及轻度痴呆为临床特征。

影像学表现对于该病的诊断十分重要,正中矢状位 MRI 尤其重要。PSP 常伴有中脑顶端萎缩,中脑上缘平坦或凹陷,似蜂鸟嘴,称为「蜂鸟征」,反映 PSP 是以中脑为主的特征性萎缩。水平位 MRI 可见中脑前后径变小,导水管扩张,四叠体池增大,中脑似鼠耳,称为「鼠耳征」,在诊断 PSP 中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6.jpg
图 6 PSP 患者的 MRI 表现

肿瘤性疾病(N,Neoplasm)

1. 眼眶肿瘤

眼眶肿瘤可以是占位性病灶,或为弥漫性浸润肌肉和软组织,均可有复视表现。眼球突出和压眼抵抗是常见症状,但眶上部肿瘤可引起眼球向下突出、移位,乳腺癌转移瘤可引起眼球内陷。一项研究显示,磁共振 DWI 像无弥散受限信号提示良性病变,有 75% 的符合率,活检是确诊手段。下图显示了一例眼眶粒细胞性肉瘤,以复视为主要症状。

7.jpg
图 7 眼眶粒细胞肉瘤。1 名 20 岁画家表现为斜复视,右眼结膜充血、眼球突出(A);查体示右眼内收、上视和下视受限。初考虑甲状腺眼病,但眼眶 MRI 示眼眶外上侧肿块(B);全血细胞分类示白细胞增多,伴幼稚细胞。病灶活检证实为粒细胞性肉瘤(C);开始化疗数天后,患者视觉症状好转,现患者仍维持缓解状态

2. 颅脑肿瘤

颅脑肿瘤是引起眼肌麻痹的常见原因,儿童常见于脑干肿瘤,成人常见于鼻咽癌、颅中凹肿瘤如垂体大腺瘤、鞍旁脑膜瘤、鞍旁海绵状血管瘤、颅咽管瘤、颅底转移瘤、淋巴瘤等。

脑干肿瘤以低级别胶质瘤多见,MRI 可见脑干膨大变形,呈稍长 T1、稍长 T2 信号,具有占位效应,增强后轻度强化。鼻咽癌成人多见,好发于鼻咽顶侧壁,软组织增厚致咽隐窝及咽鼓管变浅消失,向上侵犯破坏颅底骨质,侵犯颅神经可出现相应症状。需询问患者是否有鼻衄症状,鼻咽内镜检查及鼻咽部增强 MRI 有助于诊断。

8.jpg
图 8 78 岁女性患者,复视和眼睑下垂。水平位 T1 增强见双侧动眼神经增粗、强化(A)。冠状位 T1 增强见双侧动眼神经(红色箭头)和面神经(黄色箭头)增粗、强化(B)。病理结果为 T 细胞淋巴瘤

3. 脑膜癌

多有原发恶性肿瘤的病史,由身体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至蛛网膜下腔,经脑脊液循环播散至脑神经,蛛网膜下腔及受累脑神经周围肿瘤浸润而呈结节状增粗。12 对颅神经均可受累,以第 II~VIII 对脑神经受累多见。MRI 增强可见柔脑膜不规则增厚强化,可见多发结节状改变,受累脑神经增粗并强化。

9.jpg
图 9 A,MRI 增强水平位 T1WI 示柔脑膜不规则增厚强化,可见多发强化小结节;B,MRI 增强矢状位 T1WI 示双侧听神经增粗、异常强化,软脑膜广泛强化

感染性疾病(I,Infection)

脑膜炎

常见由结核性、细菌性、隐球菌等病原菌引起的脑膜炎。

1. 结核性脑膜炎:颅底炎性渗出物刺激、侵蚀、粘连及压迫造成多颅神经损害,多为双侧不全性动眼神经及展神经麻痹。

2. 细菌性脑膜炎:以展神经多见,其次为动眼、滑车、三叉及面神经。

3. 隐球菌性脑膜炎:起病隐匿,病情迁延,常见展神经和动眼神经麻痹引起眼球运动障碍。各种脑膜炎 MRI 增强示柔脑膜增厚并线性强化,可合并脑实质及脑室扩张积水表现。可行腰穿取脑脊液化验以资鉴别。

内分泌类疾病(G,Gland)

1.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

糖尿病性眼外肌麻痹常突然发生,且多为单侧,多发生在第 Ⅲ 和第 Ⅵ 对颅神经,少数可累及第 Ⅳ 对颅神经。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可以发生在糖尿病的任何时期,临床表现多样,但其发生率随糖尿病的严重程度而增加。眼部症状表现为视力下降、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复视可作为糖尿病的首发症状出现于隐性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常无瞳孔改变,可与其他病因相鉴别。

2. 甲状腺眼病

50% 的 Graves 病患者和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中可见眼眶部组织淋巴细胞性炎性浸润。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阳性家族史和女性。临床症状包括眼球突出、结膜充血、结膜水肿、眼睑水肿和红斑(见下图)。可查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相关抗体及眼眶 CT 或 MRI,需要与其他眼眶炎症性疾病相鉴别。

10.jpg
图 10 甲状腺眼病。A,一名 65 岁女性患者表现为眼睑红斑、水肿、挛缩,结膜充血、水肿,双眼突出,左侧眼裂增大;B,冠状位 CT 平扫,示数条眼外肌增厚;C,水平位 CT 平扫,示双侧内直肌肌腱相对未受累(红色箭头);D,水平位增强 MRI,另一名患者表现为复视,左侧视神经病变,见左侧眼眶尖部饱满(黄色箭头)

遗传性/先天性疾病(H,Hereditary)

小儿斜视

儿童起病的斜视患者可能保持无复视数年,直至年龄、疾病或药物暴露最终导致失衡,从而出现复视症状,可以急性起病。小儿复视综合征包括先天性滑车神经麻痹、Duane 综合征(展神经麻痹伴内收眼球内陷)、Brown 综合征(先天性上斜肌肌腱纤维化伴内收受限)和下斜肌亢进伴 V 型内斜视。

中毒/创伤(T,Toxin/Trauma)

1. 创伤和骨折

眼眶部创伤可压迫眼眶部肌肉,甚至眼球处肌腱断裂,引起眼肌麻痹。多有外伤病史,眼眶 CT 是首选影像检查,可清楚显示骨折和缺损。早期手术修补眶壁,松弛受累肌肉,可减少疤痕形成。罕见的上颌窦出口处骨折可以阻滞通气,产生负压,从而使眼眶下壁下移。

11.jpg
图 11 外伤致眼外肌压迫。53 岁女性,既往体健,在楼梯上摔下后出现垂直性复视。查体示左眼上视、下视、内收受限,提示外伤后动眼神经部分麻痹。眼眶 CT 发现眼眶下部骨折,下直肌突出骨折处,引起肌肉压迫(红色箭头)

2. 医源性复视

眼外肌创伤可继发于白内障、视网膜、眼眶和鼻旁窦手术。白内障取出术后复视发生率为 0.17%~0.85%。在一项大型研究中,约 25% 眼外肌活动受限或麻痹的患者,由眼眶后部麻醉导致肌肉圆锥损伤引起(眼外肌起始处在眼眶后部),左眼更常见,因为右利手手术医生注射左眼更具难度。

血管性因素(S,Stroke)

1. 中脑出血

中脑出血少见,多由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出血。急性起病,轻者表现为复视、眼睑下垂、单侧或双侧瞳孔扩大、眼震、共济失调,严重者意识障碍、四肢瘫痪、去大脑强直,常迅速死亡。急性期 CT 上呈高密度,周围水肿呈低密度。

2. 中脑梗死

中脑梗死出现眼球运动异常多样,可出现垂直性凝视麻痹和动眼神经麻痹症状,前者包括双眼上视麻痹、双眼下视麻痹和「垂直一个半综合征」。急性期脑梗死 CT 上呈稍低密度影,边界模糊。MRI 上呈稍长 T1、稍长 T2 信号,DWI 上弥散受限而呈高信号,ADC 呈低信号。

12.jpg
图 12 右侧动眼神经麻痹,共济失调步态,a. DWI 像,b. T2 像

3. 颅内动脉瘤

脑底动脉环处动脉瘤可压迫侵犯眼球运动神经,引起神经损害,出现相应眼肌麻痹。后交通动脉瘤、大脑后动脉瘤及小脑上动脉瘤常引起动眼神经麻痹。

许多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往往都以患侧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颈内动脉后交通分叉处的动脉瘤约 20% 的患者出现动眼神经麻痹不伴有其他神经系统表现,而是以复视、上眼睑下垂首诊于眼科,容易误诊,但病情发展比较凶险。CTA、MRA 及 DSA 可详细显示动脉瘤大小、起源、瘤体及载瘤动脉血管情况。

13.jpg
图 13 左图 CT 平扫见临近鞍区的软组织肿块。中图 CTA 见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部动脉瘤伴不全钙化。右图 DSA 证实为动脉瘤

参考文献

1. Sanchez VR, Lopez-Rueda A, Olarte AM, et al. MRI findings in Tolosa-Hunt syndrome (THS). BMJ Case Rep, 2014.

2. Kloss BT, Patel R, Sullivan AM. Intracranial internal carotid aneurysm causing diplopia. Int J Emerg Med, 2011,4:56.

3. Marc Dinkin. Diagnostic approach to dplopia. Continuum (Minneap Minn), 2014;20(4):942–965.

4. 高波, 吕翠. 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流程.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年.551-563.

编辑: 李娜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