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站友 yujintai 授权分享,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CT 扫描是常规、最重要的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性检查手段。对于出血性脑血管病的 CT 表现大家肯定很熟练了,但至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 CT 影像学表现,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有些难度的(呵呵! 这也恰是可以体现出水平来的地方了)。
脑组织对缺血缺氧十分敏感,在局部血流完全阻断后 10 min 即可发生永久性神经元坏死。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缺血区持续性缺血缺氧,十几分钟后即可导致细胞离子泵衰竭,而产生细胞毒性脑水肿,如供血得不到恢复又会出现血管源性脑水肿。但脑组织的水分每增加 1%,CT 值才降低 2.5~2.6 HU,所以在脑水肿达到一定程度时,梗死病灶才能在 CT 上显示。因此,对 24 h 内的脑梗死患者,应通过早期 CT 影像学的改变,特别是超早期大面积脑梗死 CT 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及早提出治疗计划。
超早期脑梗死可以出现以下几种 CT 征象:
(1)早期低密度:是脑梗死的特征性表现,可发生在血流阻断后细胞毒性脑水肿期,临床伴有病变同侧 Horner 征,双眼凝视麻痹和早期意识状态的改变。
(2)皮质、白质分界不清:由于皮层海马和纹状体对缺血最敏感,缺血早期出现低密度改变。使皮层与白质界面呈现模糊均一的低密度影。
(3)豆状核和脑岛带征:CT 早期表现为豆状核境界、整岛叶结构界面不清。
(4)沟回、脑室和脑池的改变:压迫脑沟、蛛网膜下腔池、甚至脑室变形和中线移位,出现相对较晚,出现率比上述 CT 改变低,主要与脑组织水肿所产生的占位效应有关。
(5)大血管闭塞后,血管的密度增加(「大脑中动脉 [MCA] 高密度征」,也可发生在基底动脉闭塞)等。
熟练正确的认识和掌握急性脑缺血早期在 CT 上的征象对神经科医生和急诊科医生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对没有 MRI 等高级影像设备的基层医院神经科医生更是意义重大。现整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和初学者一起共同学习一下和高年资前辈一起共同复习一下。
病例一:患者因左侧偏身忽略, 左侧侧肢体偏瘫起病 。
CT 为发病 2 小时 45 分时做的,可见右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影(箭号),同时基底节和周围白质界限模糊(箭头),MRA 证实为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DWI 显示右侧基底节和皮质下高信号影
病例二:患者因左侧偏瘫起病。
发病后 2 小时 CT 示右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影(箭号),同时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灰白质对比度降低。发病后 4 hMRA 显示患者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DWI 显示整个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高信号影
病例三:患者因左侧偏瘫起病。
发病后 5 小时 CT 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影,而左侧正常
病例四:患者因左侧偏瘫起病,该患者给予了静脉 rt-PA 治疗,发病 90 天后的 NIHSS 评分从入院时基线的 17 分降为 11 分。
a 发病后 2 小时 CT 显示右侧脑室受压变形,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皮质水肿,脑回模糊,脑沟变浅或消失;b 为发病 6 天后的 CT,可见右侧脑室旁皮层下梗死,伴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皮层水肿
病例五:患者因左侧偏瘫起病。
a. 发病 6 小时后的 CT 显示,右侧胼胝体周围动脉和大脑中的一个分支供血区组织密度轻度降低,脑沟消失,大脑廉轻度向左侧偏移;b. 发病 3 天后的 CT 显示以上对应区域明显的脑梗死表现
病例六:患者因右侧偏瘫起病。
a 为发病后 2 h 的 CT 表现,可见左侧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高密度影(长箭号),左侧岛叶皮质及壳核结构不清,密度轻度降低; b 为发病 24 h 的 CT,可见左侧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仍为高密度影,左侧岛叶皮质及壳核明显的低密度梗死灶。
病例七:患者因左侧偏瘫起病。
a 为发病 2 个半小时的 CT 表现,可见整个右侧大脑中动脉的供血区密度轻度降低,皮质、白质分界不清;b 为发病 7 天后的 CT 表现,可见整个右侧大脑中动脉的供血区明显的低密度梗死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