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卒中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 2018 于 06 月 29 日~7 月 1 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天坛国际脑血管病大会从 2001 年诞生至今,以医者需求为心,以病患需求为心,千思百想纳经典推新知,以阔大的精彩、精湛、精致服务于广大的医务工作者,造福于广大的脑血管病患者。与会期间,来自上海交通大学 Med-X 研究院杨国源教授和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的李舜伟教授接受了丁香园前方记者的采访,就我国神经疾病领域的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阐述。
李舜伟教授和杨国源教授分别接受 2018 年中国卒中终身成就奖和中国卒中奖的颁奖
我国神经疾病领域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国际上拥有较大话语权
杨国源教授指出,近十几年来,我国在神经内科疾病领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均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既往国外不了解国内在神经领域的研究工作与成果,但这一局面在中国卒中学会成立后有了明显的改善。中国卒中学会的成立,对促进国内外卒中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交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得国外能够了解我国在卒中领域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相关成果,使得中国的脑血管病事业现已跃居世界前列。
在国际卒中会议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声音。我国临床资源丰富,基础研究也位居世界前列,因此包括国际卒中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在内的国外组织也乐于与我们交流合作。我记得我在 2006 年回国时,仅能在神经内科权威杂志《STROKE》上看到 1~ 2 篇国内学者发表的文章,但现在《STROKE》每年发表的文章国内学者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从侧面证明了我国在卒中领域基础研究的进步,国际也逐步认可了我国在卒中基础研究中的地位。在临床领域,我国卒中患者的死亡率较前显著降低,这表明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卒中的临床诊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希望这一趋势能够一直延续下去。
李舜伟教授补充道,我国的临床医学水平与国外水平相差不大,但在基础研究领域差距较为明显,但这一差距也在慢慢缩小中,尤其在卒中和癫痫的研究与治疗领域,我们进步更为明显。虽然在神经科领域我国起步较晚,但现在我们进展很快,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光明。
神经领域交叉学科研究及转化研究在我国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杨国源教授指出 Translational Medicine,即转化医学,是十多年前美国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我国在转化医学这领域发展迅速,实际上,我国一些所谓的基础研究就属于转化医学的范畴。我国实验室的条件及研究水平与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并无显著差异,发表文章的数量和质量与国外也无差距。目前临床医生希望与基础科研工作者合作,而科研工作者也愿意与临床医生进行交流,因此我国在这一领域发展势头良好,前景光明。
李舜伟教授讲到,现在北京协和医院正在建设一栋 10 层的转化医院楼,这表明我们医院对转化医学的重视程度非常高。众所周知,北京协和医院既往主要是从临床角度做科研,但在转化医学大楼投入使用后,将会同时从临床和基础的角度进行相关研究。基础医学的老师希望临床可以帮助将其研究成果进入临床,而临床医生也有了相关科研的支撑,有双赢的效果。
我国脑卒中的治疗效果仍有很大提升空间,防控现状亟待改善
在临床上,目前卒中的诊断有着较为成熟的标准,但卒中的治疗目前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卒中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和康复治疗等手段,这一系列的研究领域,都需要进行相应的研究与发展,才能提高卒中在临床的治疗效果。杨国源教授指出,在基础研究方面,需要我们对卒中发病机制,尤其是对卒中的易感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糖、代谢紊乱等疾病进行早期的预防,将其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简单来说,即患者若无上述易感因素,则其罹患卒中的概率将会显著下降,研究高血压等上述易感因素的产生机制,将会对卒中的防治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因此,在对卒中治疗的研究中,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都很重要。
李舜伟教授指出,在到基层或下级医院进行脑血管病的预防宣讲中,很多人也知道脑血管病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但对如何正确服用药物将血压稳定控制则不清楚,而下级医生也未必给患者详细的讲解,这也是为何诸多患者血压莫名升高导致脑出血,或血压降低太快导致脑梗塞。因此,对于高血压等神经科疾病的易感因素的预防宣讲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近年来,我国脑血管病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现已跃居世界前列。在神经科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领域,尤其是转化医学研究领域,我国已取得丰硕的成果,但在卒中的治疗和预防领域仍有提升的空间,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以在脑血管病轨道上推动祖国医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