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神经病学时间」暨「北京国际神经病学会议」在北京京都信苑饭店圆满落幕。本次大会大咖云集,围绕神经病学领域的前沿,神经遗传与神经肌肉疾病、脑卒中、神经免疫,神经影像等众多领域的热点话题,展示国内外神经病学最新的研究成果,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学术的饕餮盛宴。
与会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潘华教授接受了丁香园的采访,讲述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疗进展及互联网医疗对现代临床医学带来的影响和重要作用。
医生与患者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知普遍提高,推动了疾病诊疗发展
丁香园:您在周围神经病、临床神经电生理及肉毒毒素治疗痉挛性疾病领域有着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请问,目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疗有哪些新进展?
潘华教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并发症中患病率非常高的一种病症,严重危害了病人的健康。能否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让病人早获益是目前领域内关注的重点问题。从狭义上来看,近几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疗均没有实质性进展;在疾病治疗上也未发现能成功逆转周围神经损害的药物。从广义上来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上的新进展主要在于医生和患者对疾病认知的提高,从而推动了疾病早期诊断与治疗。
目前各级临床医生和糖尿病病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都有所提高,临床医生对 DPN 认知提高使得医生在糖尿病患者确诊之后会尽早对患者进行周围神经病的筛查;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后能意识到糖尿病的并发症可能会比糖尿病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从而注重自我筛查,以便发现问题时能及早就医。医生和患者在疾病认知上的提高都促进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发现与早期诊断的提高。
近几年临床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的认识水平也有所提高,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不能只依赖于药物,还需考虑患者生活习惯、遗传因素和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并加以管理,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等组织在近几年更新的糖尿病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管理的相关指南中提出不能仅靠控制血糖来治疗糖尿病并发症,还需改变患者生活方式及对患者进行血压、血脂等风险因素的控制。控制血糖对治疗Ⅰ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有效,而无法有效控制Ⅱ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只能部分延缓病情。联合血糖与多项相关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可有效改善病人的症状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互联网+医疗」为现代临床医学带来重要影响,医生与患者可双重获益
丁香园:您认为,「互联网+医疗」行业如医生教育、在线咨询及线上诊疗工具平台,在医生的职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潘华教授:互联网医疗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互动平台,临床医生与患者均可从中获益。医生能在互联网中学习并提高自己。大量知识得以通过互联网传播,临床医生可在空余时间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选择性地从互联网中汲取所需要的知识。不同地区的医生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相互交流,在互动交流中能发现自身知识体系上的弱点、获取新的知识、提高自身对疾病的认知水平,这种交流互动平台对医生的职业生涯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促进作用。
互联网也可拉近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通过互联网建立医患互动交流平台,通过管理将真正有需求的患者纳入进来。在医患互动交流平台上医生可向患者普及疾病相关的基础知识与医疗知识,及时回答并解决病人所提出的问题,可能在患者提出的「小问题」中发现潜在的「大问题」并提醒患者及时就医,也有助于临床大数据的收集。患者在与医生互动的过程中获取疾病相关知识并及时了解自身病情,有助于更好地做到自我管理。在互联网平台上病人之间也可建立互动关系,相互分享疾病的治疗与防护经验,有益于患者的自我管理与疾病治疗过程的经验分析。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下载「丁香智汇 APP」,关注智汇号「神经病学时间」,查看更多精彩内容(如何关注智汇号详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