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报告》呼吁世界各国政府将应对阿尔茨海默病列为工作重点,实施全国性的应对计划并发起关于长期照护远期规划的全国大讨论。
报告显示,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以往由家人、朋友和社区提供的“非正式”照护将需要更多的支持。这个问题在中国显得尤其突出:中国60岁以上人口现已达到1.67亿,比法国和德国全国人口的总和还要多。
全球范围内6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13%的人需要长期护理。2010至2050年间,需要照料的老年人数量将从1.01亿增加到2.77亿,即增加近两倍。长期护理实际上主要是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照护。需要个人护理的老年人中,约有一半的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而养老院中80%的老年人都是痴呆症患者。全世界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照护的费用超过了6000亿美元,约占全球GDP的1%。
报告指出,各国应当更加重视保障和加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及其家庭“面对痴呆症的困扰也能好好生活”。
若想为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和照护工作注入新的动力,相关的研究经费还需增加十倍。这是一笔至关重要的资金投入,各国要想减轻全球阿尔茨海默病高发局面对未来长期护理需求的影响并提升照护质量,成败就全赖此项投资。
该报告提出了以下建议:
- 应构建适当的体系来监控所有场所中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照护质量 -- 无论是养老院还是社区。
- 应确保照护体系有利于患者在阿尔茨海默病程的各个阶段自主作出选择;应当优先倾听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其护理人员的需求和意见,并予以处理和解决。
- 应当更好地整合与协调医疗和社会照护体系,从而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 一线照护人员必须首先接受足够的培训。应建立奖酬机制来保证有偿和无偿照护人员都能得到适当的经济报偿,从而维持非正式照护系统的运转,同时招募并留住更多的有偿护理员。
- 对于占少数,但为数也不少的人来说,养老院照护也是一种优先选择 -- 在家接受照护的生活质量并不比养老院差。此外,如果合理评估家庭护理人员无偿劳动的价值,那么在家养老的照护费用其实也与养老院不相上下。
- 由于养老院今后仍将是长期照护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除了例行检查外,还应通过考察养老院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来监控养老院的照护质量。
本报告的作者、伦敦国王学院精神病学研究所教授Martin Prince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有特殊的护理需求。相比其它需要长期照料的人群,他们需要更多的个人护理、更多的护理时间以及更多的监护,这些都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压力和护理成本。他们对护理的需求从患病的早期阶段就开始了,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因此提供照护服务时需要精心的规划、监控和协调。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家庭照护者们做出的无偿贡献,并且向有偿护理人员提供更高的报酬。我们有能力建成高质量的照护体系,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控制成本,并让所有老年人平等享受照护服务,这无疑是我们今后面临的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