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人:刘鸣
主 题:体外反搏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系统评价
(图 刘鸣做论文交流)
体外反搏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系统评价
谢甦 刘鸣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
目的:基于对机体的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及内皮细胞功能等方面的良性影响,体外反搏(externalCOUnterpmlsation,ECP)在中国较广泛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然而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尚不确定。本研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来评价ECP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恰当合并分析试验数据,了解有无充分、可靠的证据支持其在临床广泛使用。本研究的主要目的:评价ECP疗法是否能够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性结局而不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次要目的:评价ECP疗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CCTR,2006年第4期),MEDLINE(Ovid)(1950-2006.12),EMBASE光盘数据库(1984-2006.12),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9-2006.1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2006.12),中国卒中临床试验数据库(2003-2006.12),PapersFirst(OCLC)数据库(1993-2006.12),CNKI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1999-2006.12)及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筛选所有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ECP疗法与相同常规疗法相对照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员独立地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和提取资料。使用RevMan 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5篇(包括414例患者),但所有试验的方法学质量普遍低下。所有试验均未报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访期末(至少3个月)的死亡或依赖率(或生活能力)及干预措施的不良反应。5个试验均在治疗结束或疗效观察期末(13~66天)采用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eurological functtion impairment,NFI)和/或病残程度(如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为疗效评价指标,其中1个试验以NFl分值的±s进行t检验,结果t=9.81,P<0.01,治疗组NFI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其余4个试验的数据(有效患者例数,为二项分类变量)行Meta分析显示,治疗组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83,95%CI(3.84,10.17)]。5个试验在治疗期间或疗效观察期间(13~66天)均未发生死亡,也未进行至少3个月的远期疗效随访;5个试验均未评价生存质量。
结论:本系统评价纳入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质量普遍低下,虽显示ECP疗法有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趋势,但尚不能得出ECP疗法是否安全、有效的确切结论。为得出更加可靠的结论,有必要进一步开展更加严密、高质量的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