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管痉挛有关的迟发性脑梗塞,是导致患者长期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最近的实验证据表明,预处理可以诱导内源性保护机制,进而防治脑血管痉挛和改善神经功能障碍。但是这些预处理对血管的保护机制,是否也存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体内,目前尚不清楚。
韩国天主教大学富川市圣玛莉医院神经外科的学者进行了一项研究,提示预处理可以诱导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内源性保护机制,防治脑血管痉挛,进而改善预后,文章最近发表在Neurosurgery上。
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其纳入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接受的缺血性预处理刺激包括:既往有闭塞性脑血管病和/或陈旧性脑梗塞。选择广义估计方程模型,确定预处理刺激的影响。
其中,主要终点是放射摄影确诊的脑血管痉挛、 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和脑血管痉挛有关的迟发性脑梗塞,次要终点是出院时由改良Rankin评分量表测定的临床结果。研究结果显示,1043例患者中,321例 (31%) 既往有闭塞性脑血管病,437例 (42%) 存在放射摄影确诊的脑血管痉挛。
既往有闭塞性脑血管病的患者不太可能发展为放射摄影确诊的脑血管痉挛患者,但是在其他终点上无差异。对次要终点进行多元分析显示,既往有没有闭塞性脑血管病在死亡率或不利结果上均无显著性差异,虽然既往有闭塞性脑血管病的患者更有可能死亡的几率稍微大一些。
该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表明,预处理效应作为防治脑血管痉挛的内源性保护机制存在人类体内。然而该研究没有观察到明确的证据。这些研究结果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或预处理和动脉粥样硬化协同作用的效果。总之,预处理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有很大的临床意义,有必要进一步扩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