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新致病基因:TFG-2型腓骨肌萎缩症

2014-09-07 13:01 来源:丁香园 作者:wangjie010
字体大小
- | +

腓骨肌萎缩症,又名夏-马-图三氏病(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 ,临床主要特征是四肢远端进行性的肌无力和萎缩伴感觉障碍。根据临床和电生理特征,可分为两型:脱髓鞘型(CMT1)和轴突型(CMT2)。CMT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多数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目前已经发现近60种基因突变与腓骨肌萎缩症相关,但是仍有60%病人病因不明。 

最近台湾学者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及连锁分析发现CMT 一个新的致病基因——TFG(TRK-fused gene,转羟乙醛酶融合基因),同时进行体外试验也证实TFG突变与CMT相关。该项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Neurology杂志上。

该项研究的对象为台湾一个大的CMT家族,家族中病人特点为成年起病的运动及感觉性轴突型神经病,呈显性遗传模式。对该家族中患者进行 Sanger测序排除CMT2的已知致病基因(MFN2, RAB7, TRPV4, GARS, NEFL, HSPB1, MPZ,GDAP1, HSPB8, DNM2,及AARS),共27人纳入研究,并对其中2名患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

该研究发现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的这两名患者均存在TFG基因的一个新的杂合突变,即c.806G>T(p.Gly269Val) ,该突变在入选的27人中存在完全地遗传共分离现象。该位点位于进化上高度保守区域,并且在1140例种族匹配的对照组中未发现该位点的突变。

全基因组连锁分析也认为TFG c.806G>T突变可以引起CMT。体外实验证实TFG c.806G>T突变可导致TFG蛋白聚集,从而减弱TFG蛋白功能;内源性的TFG在蛋白分泌途径中也发挥重要功能,而突变型TFG(c.806G>T)则无此功能。该研究对这个大家族以外的55例CMT患者进行了TFG基因的该位点(c.806 )检测并未发现突变,提示TFG突变在CMT2中可能并不常见。

台湾的这项研究发现了CMT2的一个新致病基因,同时强调了TFG在蛋白分泌途径中的重要作用,而蛋白分泌途径对外周神经系统功能发挥重要作用。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neurowj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