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HZ)是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PHN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系统多处损害的结果。PHN表现为持续性神经痛,可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
星状神经节属于自主神经的交感链,主要由第7、8交感神经节及第1胸交感神经节融合而成,是支配头面部、颈部、上胸和上肢的主要神经节。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能阻滞交感神经节前、节后纤维,故这些交感神经节支配下的心血管运动、腺分泌、肌张力、支气管收缩及传递痛觉的各神经纤维得到阻滞,从而可以改善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的循环障碍、痛觉过敏、异常出汗等。
普瑞巴林是唯一被FDA批准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病理性神经痛的药物,它是一种新型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激动剂,能阻断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减少神经递质的释放。普瑞巴林显著缓解PHN,且改善相关睡眠障碍,并有很好的耐受性。
临床上治疗PHN的方法很多,但联合使用普瑞巴林和星状神经节(SGB)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病理性神经痛的方法国内还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普瑞巴林联合星状神经节(SGB)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病理性神经痛,以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来我院疼痛门诊因胸背部带状疱疹病理性神经痛就诊的患者具备:有胸背部带状疱疹病史;带状疱疹的皮损全部或部分愈合,但仍有持续性,剧烈的顽固性疼痛;没有严重全身系统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2 分组
将来我院疼痛门诊就诊符合上述要求的120例病人(其中男性72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63.5±13.3岁)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40例),单纯使用患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B组为普瑞巴林组(40例),使用口服普瑞巴林治疗。C组为联合组(40例),使用患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口服普瑞巴林治疗。
3 治疗方案
A组:使用0.5%利多卡因10ml行患侧气管旁入路法星状神经节阻滞,每天一次,共28天。
B组:口服普瑞巴林150mg/次,2次/日,共28天。
C组:使用0.5%利多卡因10ml行患侧气管旁入路法星状神经节阻滞,每天一次,共28天,同时口服普瑞巴林150mg/次,2次/日,共28天。
补救药物:各组患者治疗效果不满意(VAS﹥7分),均可使用补救药物。西乐葆200mg/次,2次/日。
4 疗效观察
疼痛强度(PI):疼痛强度的VAS评分记录。0为无痛,10为剧烈疼痛,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10为重度疼痛。由患者将其疼痛程度在相应数字上画圈。观察记录时间: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4、21和28天。
疼痛缓解度(PAR):0度为未缓解,1度为轻度缓解(缓解约25%),2度为中度缓解(缓解约50%),3度为明显缓解(缓解约75%以上),4度为完全缓解(疼痛消失),记录时间与疼痛强度同步。
镇痛效果判定:镇痛总有效率=(中度缓解+明显缓解+完全缓解)/本组总例数×100%。显效率=(明显缓解+完全缓解)/本组总例数×100%。
5 不良反应及预后
记录研究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出现的临床不良反应。并在治疗后3个月内电话随访,以观察患者的预后。
6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类指标的描述采用各类的例数及百分率,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各参数均采用随机区组两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均数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
结果
1 三组治疗对PI的影响
三组患者治疗前疼痛强度比较无显著差异。三组治疗后第3天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B,C两组的VAS评分比较接近,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但B,C两组的VAS评分均较A组低,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 )。
2 三组治疗后PAR及镇痛效果比较
在相同时间点,B,C组的镇痛显效率明显高于A组。但A,C组治疗4周后的完全缓解率高于B组。B,C组患者在治疗1周后总有效率均达到100%(见表2)。
3 三组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研究期间,三组患者血压,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平稳。A组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和局部血肿,发生率各为1例(2.5%);B组普瑞巴林的副作用主要是头晕和嗜睡5例(12.5%),水肿2例(5%);C组头晕和嗜睡3例(7.5%),声音嘶哑2例(5%),局部血肿1例(2.5%)。补救用药情况:A组14例,B组3例,C组0例;A组明显多于B,C组,组间有差异(P﹤0.05 )。
4 三组治疗的预后
120例患者全部随访,仍留PHN的共9例(7.5%),A组3例,B 组6例,C组0例。
讨论
PHN为神经病理性疼痛,它是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系统多处损害的结果。急性期剧烈的疼痛传导会加重神经支配区域的恶性循环,导致交感神经过度紧张,使其支配区域的血管收缩,血管神经严重缺血缺氧,最终造成局部的神经节坏死或节段性脊髓背角炎,从而发展为神经病理性疼痛。
SGB能有效改善神经末梢循环不畅引起的疼痛,这对镇痛及病灶修复至关重要。本研究A组患者的良好预后表明,SGB确实对阻断HZ急性期疼痛,促进受损神经恢复,防止其发展为PHN有明显作用。至于A组患者镇痛疗效欠佳的原因,我们考虑与利多卡因作用时间短暂有关,是否用长效阻滞剂会有所改善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前,普瑞巴林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主要是在疼痛机制中,普瑞巴林对疼痛的转化、传导、调整和扩散进行调控。普瑞巴林可以调控兴奋过度的神经元。普瑞巴林与神经元突触前膜的钙离子通道上的α2-δ亚基结合,减少突触前膜的钙离子内流,从而减少钙离子依赖性神经递质的过度释放,而发挥抗惊厥、去痛和抗焦虑作用。
因此,该药是第一种获得美国与欧洲批准,用于治疗PHN的一线药物。本研究B组患者使用普瑞巴林治疗后疼痛NRS评分明显降低,2周后总有效率100%,4周后显效率高达82.5%,少数患者头晕,嗜睡,水肿外总体接受度良好,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选用普瑞巴林150mg/次,2次/日联合SGB治疗胸背部PHN,取得了良好的效果。C组患者疼痛强度的降低优于B组单纯使用普瑞巴林150mg/次,2次/日,治疗4周后C组的显效率和完全缓解率均优于B组。
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普瑞巴林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病理性神经痛明显优于单独治疗组。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疗效稳定可靠,既有利于修复受损神经又能够充分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2)减少了大剂量使用口服药物的毒副作用,降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
(3)阻断了带状疱疹病理性神经痛的恶性循环,降低了PHN的发生率,符合HZ治疗的终极目标。
综上所述,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普瑞巴林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病理性神经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明显缓解PHN,改善相关睡眠障碍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文章摘自《中国新药杂志》2012年第21卷第13期P1503-1506
文章作者:纪春梅 林锐 李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