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脑梗死急诊处理

发布于 03-25 · 浏览 947 · 来自 iOS · IP 广西广西

一、脑血栓形成

1.定义与临床表现①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类型(占80%),因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引发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②颈内动脉系统: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同向偏盲,优势半球受累可致失语。③椎-基底动脉系统:交叉瘫(如Weber综合征)、眩晕、共济失调,严重者可迅速昏迷。

2. 诊断与影像学检查: ①神经系统查体:局灶性体征(偏瘫、失语等)是定位关键。② 影像学: CT:发病24小时内阴性,24小时后显示低密度灶,脑干/小脑显示差。MRI:发病1小时即可发现病灶,DWI序列对早期缺血更敏感。

3. 治疗: 超早期溶栓(黄金4.5小时):rt-PA:0.9mg/kg(最大90mg),10%静脉推注,余量滴注60分钟。尿激酶:100万-150万U静脉滴注30分钟(6小时内适用)。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溶栓后24小时给予300mg负荷,后75-100mg/d维持。双抗治疗:轻型卒中(NIHSS≤3)或高危TIA患者,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用21天。血压管理:溶栓前需将收缩压控制在180mmHg以下。

二、脑栓塞

1. 定义与临床表现: 由心脏或大血管栓子脱落引发,起病急骤(数秒达高峰),常见于心房颤动、心肌梗死患者。症状:突发偏瘫、失语、眩晕,可伴癫痫或意识障碍。

2. 诊断与鉴别

辅助检查:①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排查心源性栓子来源。②CT/MRI:显示栓塞部位及范围,24-48小时后可见梗死灶。鉴别:需与脑出血(CT见高密度影)、低血糖(血糖<2.8mmol/L)区分。

3.治疗: ①抗凝治疗:稳定期首选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急性期需评估出血风险。②原发病处理:如心房颤动患者需长期抗凝,感染性栓塞需抗生素治疗。③介入取栓:大血管闭塞且符合条件者,6小时内可考虑血管内治疗。

三、急诊处理关键原则

1. 快速识别:使用“BE FAST”原则(平衡、视力、面部、手臂、语言、时间)。

2. 时间窗管理:溶栓:4.5小时内静脉溶栓,6小时内动脉取栓。 取栓:部分患者可延长至24小时。

3. 生命支持:保持气道通畅,控制颅内压(甘露醇、呋塞米)。

4. 并发症防治: ①脑水肿与颅高压: 甘露醇(0.25-1g/kg q6h)或高渗盐水(3% NaCl),GCS≤8时考虑去骨瓣减压。②癫痫: 左乙拉西坦(500mg bid)或丙戊酸钠(20mg/kg负荷)。③静脉血栓: 低分子肝素(如依诺肝素40mg qd)或间歇气压治疗。

5.注意事项:禁忌证:溶栓禁用于近期手术、出血倾向或CT显示出血性梗死者。

四、二级预防

抗栓策略: 非心源性:阿司匹林+氯吡格雷(21天后改为单药)。心源性:NOACs(房颤)或华法林(机械瓣膜)。 

危险因素控制: LDL-C<1.8mmol/L(他汀+依折麦布/PCSK9抑制剂)。血压<130/80mmHg(ACEI/ARB优先)

注意⚠️个体化治疗,强调时间窗内干预与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

脑梗死 (584)

最后编辑于 03-25 · 浏览 947

回复4 5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