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ling问:
1 “选择性骶神经根切断术”、“腱-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重建术”及“膀胱电刺激排尿术”等手术的适应征和禁忌症有哪些?
2、对于脊髓损伤已经很长时间(比如10年以上)的患者还有用吗?
侯春林答:
(1)这三种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上面已阐述,请您参考上面所述。
(2)关于脊髓损伤时间对手术的影响与脊髓损伤部位有关,如部位在圆锥以上,则伤后手术时间无严格要求,因为膀胱的骶髓低级中枢完好,膀胱逼尿肌的中枢神经元仍存活,膀胱平滑肌神经肌肉接头不会出现萎缩、变性及坏死。而对于脊髓圆锥部损伤,中枢神经元坏死,一定时间后膀胱平滑肌的神经肌肉接头可出现变性、坏死,因此尽量在神经肌肉接头出现变性坏死之前进行手术治疗。但具体的时间目前正在研究中。
tea问:
1 您认为肖 传国教授建立的大鼠人工反射弧实验,是利用截瘫平面以上的神经建立人工反射弧。可是“体神经一内脏神经反射弧建立后脊髓损伤鼠排尿功能的改变以及可能机 制”(中华实验杂志2003年12月第20卷1075-6)一文中清楚的显示:成年雄性大鼠在L4-L6的椎管内行L6腹侧恨与L4腹侧根神经端端吻合, 保留L4背根来传导来自新反射弧的皮肤传入信号。术后3个月行T9-T10椎间脊髓横断。8周后在清醒状态下检测容量诱发性排尿和电刺激新反射弧皮肤感觉 传入区诱发排尿的膀胱压力变化图(CMG)和尿道外括约肌肌电图(EUS EMG)各项参数的变化。也就是说他用的是截瘫平面以下的神经建立的人工反射弧。而且在肖的临床文章中(JOURNAL OF UROLOGY,Vol. 170, 1237–1241, October 2003)也清楚的说明,他使用的是L5和S2/3的吻合,如果L5反射通路遭到破坏的话,可以使用最临近的神经如L4或S1与S2/3行神经吻合。不知 您对此怎么解释呢?
侯春林答:
我们在1996年开展该项工作,1998年发表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3):266~268,我们将犬L5前根近端和S2前根远端缝合,保留L5后根完整性,截瘫平面在T10,建立“腱-脊髓-膀胱”人工反射弧,该反射弧利用的是截瘫平面以下的深反射。武汉协和医院的肖传 国教授最早于1994年发表于Paraplegia1,1994;32:300~307, A possible new reflex pathway for micturition after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文中他将L4前根中枢端与支配膀胱的L6前根周围端吻合,保留L4后根的完整。经轴突再生后,即能建立“皮肤-脊髓中枢-膀胱”的神经反射通路。其脊髓横断的平面位于L4水平以下,利用的是截瘫平面以上的反射弧(......Bladder responses were not changed after the spinal cord horizontal transaction just below L4 and the…...)。
肖传 国教授在1999年发表的SKIN-CNS-BLADDER reflex pathway for micturition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and its underlying mechanisms,以及您所指的其在中华实验杂志2003年12月第20卷1075-6,或JOURNAL OF UROLOGY,Vol. 170, 1237–1241, October 2003也提出了可以利用截瘫平面以下的反射弧重建膀胱功能。事实上肖传 国教授是先利用截瘫平面以上体反射,进行“皮肤-脊髓-膀胱”人工反射弧(1994年报道),后进行利用截瘫平面以下体反射进行膀胱人工反射弧重建的研究(1999年报道)。而我们则是先开展利用截瘫平面以下腱反射,进行“膝腱-脊髓-膀胱”人工反射弧的重建术(1998年报道),在实验及临床获得成功基础上,基于临床中遇到大量因T12、L1骨折导致脊髓圆锥损伤而造成弛缓性膀胱病人,而开展利用截瘫平面以上正常的腹壁反射,进行“腹壁反射-脊髓-膀胱”人工反射弧重建术的实验研究,(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2,25(4):280)并在实验研究基础上成功用于临床(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6, 29(2):92~94)。
肖传 国教授是一位泌尿外科专家,我是一位骨科医师,而大量的脊髓损伤病人所致膀胱功能障碍,使我们关心并致力于研究同一个问题。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是一个 全球性的医学难题,需要我们更多的医学工作者一起努力,因此希望丁香园组织这次活动能激励更多的医学工作者投身于这项工作中去,并积极开展科研和临床合 作,互相学习、互相借鉴,这将有助于最终解决这一医学难题,为广大截瘫病人造福!
tea问:
肖教授曾在1997年美国泌尿外科年会上(AUA)首次报道临床应用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治疗脊髓损伤后的膀胱功能障碍获得成功(JOURNAL OF UROLOGY,Vol. 157, Number 4,Supplement.1374),而不是2003年才首次报道临床应用的。在这一点上,您晚他几年才是事实。
侯春林答:
我们是从可检索的已发表论文中检索到肖传 国教授最早于2003年发表的临床文章“An artificial somatic-central nervous system-autonomic reflex pathway for controllable micturition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preliminary results in 15 patients”.J Urol. 2003 Oct;170(4 Pt 1):1237-41.关于您所讲的肖教授曾在1997年美国泌尿外科年会上(AUA)首次报道临床应用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治疗脊髓损伤后的膀胱 功能障碍获得成功(JOURNAL OF UROLOGY,Vol. 157, Number 4,Supplement.1374),我相信您所说的是事实,但我是一位骨科医师,不了解也检索不到美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资料,关于肖 传国教授1997年美国泌尿外科年会上(AUA)首次报道临床应用不知您是从何处检索,如果有原文的话,能否寄予我,便于我们学习。另外,我们在2002 年报道的S1与S2或S3前根吻合,重建痉挛性膀胱“跟腱-脊髓-膀胱”人工反射弧临床手术方法,是我们在动物实验成功的基础上设计。而肖 传国教授是在1994年报道截瘫平面以上体反射重建反射弧的实验研究,1998年报道了截瘫平面以下体反射体重建反射弧的实验研究,对于科学研究来说,一 种新方法的应用,应遵循先实验后应用的原则,所以,我推测肖传 国教授在1997年美国泌尿外科年会上(AUA)报道临床病例,应是利用截瘫平面以上反射弧来重建膀胱功能,如是这样的话,与我们报道的利用截瘫平面以下 腱反射,重建人工膀胱反射弧并不相同。
tea问:
对于神经原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类型,不能仅仅简单以脊髓圆锥以上损伤即为痉挛性膀胱,脊髓圆锥部位的损伤即为弛缓性膀胱来分类,临床上很多脊髓损伤(脊髓 圆锥以上)的病人尿动力学表现恰恰为大容量无反射的膀胱,也就是您所说的弛缓性膀胱,而也有一部分脊髓脊膜膨出患儿(脊髓圆锥损伤)表现为小容量高反射的 膀胱。所以不能仅以患者的损伤部位来决定他们的膀胱功能状态。
侯春林答:
关于神经原性膀胱分类方法很多,我们提出的根据脊髓损伤平面来进行膀胱功能分类并不是绝对的,临床上主要还是要根据尿流动力学检查来判断,以上阐述仅仅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在临床上也碰到脊髓圆锥上损伤的病人尿动力学表现为无反射的膀胱等情况,圆锥部损伤表现为痉挛性膀胱。
关于脊髓脊膜膨出患儿膀胱功能重建我们没有进行这方面研究,您如果有更多的经验可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