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或将实现早期诊断

2012-02-08 10:40 来源:医师报 作者:
字体大小
- | +

阿尔茨海默病(AD)因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疾病。但是临床诊断的AD患者多已处于中晚期,现有治疗均难以取得满意疗效,因此学者们更关注AD的早期识别和干预。近年来,AD的影像学、生物学标志物及基因检测发展迅速,尤其是2011年提出的AD分期和早期诊断标准,为早期治疗提供了依据。

1、生物学标志物有望早期探查AD

脑脊液生物学标志物目前较为常用的脑脊液(CSF)生物学标志物主要有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总tau蛋白(T-tau)、磷酸化tau蛋白(P-tau)、特异位点磷酸化tau(包括P-tau231、P-tau181)。AD患者CSF中T-tau、P-tau、特异位点磷酸化tau均升高,CSFAβ42降低。T-tau和Aβ42的特异性较差;P-tau提高了诊断AD的特异性,其中P-tau231鉴别AD和额颞叶痴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P-tau181鉴别AD和路易体痴呆的特异性较高。有研究表明,AD患者CSF中分泌型钙离子依赖的磷脂酶A2(sPLA2)的活性和视锥蛋白样蛋白1(VLP-1)的浓度变化能反映AD的早期病变,可能成为AD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

血液生物学标志物由于获取CSF属于有创操作,患者不易接受,因此血浆生物标志物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多数研究表明,AD早期阶段血浆Aβ40、Aβ42、tau水平没有明显改变,也有试验得出相反结果,因此血液中Aβ和tau能否作为AD早期诊断标志物还需进一步研究。有研究者检测了正常人和AD患者血浆内的120种分泌型信号蛋白,发现其中18种蛋白,如白介素-3、11、1α以及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的浓度在轻中度AD患者体内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因子在鉴别AD和非AD患者方面有一定价值。

尿液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表明,大多数AD患者尿液中AD相关神经丝蛋白(AD7c-NTP)的水平升高,其水平与痴呆的严重程度呈正比。与tau蛋白和Aβ相比,AD7c-NTP在疾病早期阶段即能检测到,可能更适合作为AD早期诊断的标志物。

2、神经影像学实现早期发现微小病理变化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多种新技术相继问世,其各具有优缺点,分别用于显示解剖结构、评价脑功能和代谢、显示分子标志物等,为早期诊断AD提供了可能。

结构性神经影像学包括常规CT和MRI检查,有助于评价脑萎缩的程度及其他导致痴呆的原因。MRI的T1WI用来评价脑结构变化;自旋回波长TR成像(T2WI和FLAIR)可用来评价脑内异常信号的改变;梯度回波T2WI可用来评价铁沉积的程度。在AD诊断中,CT和MRI最常见的表现为颞叶内侧萎缩,特别是杏仁核、海马、海马旁回。MRI冠状成像比CT更易评价海马区的变化。

功能性神经影像学长期以来,结构性影像技术关于视觉和局域容积的评价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而功能性成像技术有可能在疾病早期就发现微小的病理变化,因此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可通过检测脑组织对含有99T脂溶性放射性物质的摄取情况来评价相对脑血流灌注量。和正常组织相比,AD患者颞顶叶的灌注相对减低,灌注异常的量和认知障碍的严重程度相关。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可作为机能障碍初期的诊断手段,其不仅能显示脑区的激活,还能直接显示脑区激活的部位及程度,实现了功能与结构的融合。

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标记的PET检测可通过反映葡萄糖代谢的显像剂,直接探查AD病变的特定部位及其代谢特征。AD患者大脑整体低代谢背景上显示局部显著低代谢,包括颞、顶叶、后扣带回,并随病程进展于后期扩展至额叶。匹茨堡化合物B(11C-PIB)的问世,使AD患者脑内的淀粉样蛋白能被观察到。典型的AD图像PIB分布特点是,额前叶、内侧顶叶(特别在楔前叶)、外侧顶叶、部分外侧颞叶皮层、纹状体呈高分布区域。

在AD患者的病变中,乙酰胆碱(Ach)的变化与痴呆的发生、严重程度等关系最为密切。大脑皮层胆碱乙酰转移酶和胆碱酯酶活性降低是AD的重要特征。活体胆碱能活性的检测对于研究AD的病理生理学和AD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乙酰六氢吡啶(MP4A)对AchE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其水解率最为理想,因此可作为PET测定活体AchE活性的理想示踪剂。PET-MP4A对脑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测定可用于判定药物疗效,进而决定用药量及了解药物特性。FDDNP-PET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AD的一种新的PET检测技术。

FDDNP是一种脂溶性小分子化合物,能快速通过血脑屏障,染色AD患者脑内的老年斑和神经纤维缠结。研究表明,FDDNP在AD患者脑内病变较为严重区域滞留的时间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在颞叶、顶叶、枕叶和额叶的滞留时间较脑桥高出10%~15%,滞留时间最长的区域是海马,其高出脑桥约30%。

3、标志基因确切关联还需大规模研究证实

从遗传学角度看,AD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病。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APP)、早老素1基因(PS1)、早老素2基因(PS2)与家族性早发型AD有关,载脂蛋白E基因(ApoEε4)与家族性迟发型AD关系密切。2011年,重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BDNF)是研究热点,研究发现BDNF修饰的骨髓间质干细胞能降低大脑皮质及海马组织t-tau、p-tau、Aβ-40和Aβ-42的表达。

此外,最近发现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基因D422G是AD的保护性因素,其机制可能与其对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影响有关。转化生长因子(TGF)-β1-509C/T、T869C基因、SORLl基因、肿瘤坏死因子α-863C/A基因等均为2011年的研究热点,但其与AD的相关性还需大规模研究加以证实。

分页: [ 1 ]   [ 2 ]  

编辑: wushife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