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脑损害,如何评价损害的程度及预后?瑞士洛桑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的Rossetti教授发现通过早期的脑电图检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脑损伤的情况。这一结果发表在2012-3-13的Neurology杂志上。
脑电图与血浆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被用来预测缺氧后昏迷患者的预后,然而,脑电图异常反应了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还是神经元的死亡尚不明确。为了评估这个问题,对脑电图的异常与NSE进行了相关研究,而且,对NSE的临界值与低温脑电图的特征与预后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对心脏骤停后进行低温治疗的61位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记录低温状态下多通道脑电图,评估背景波的反应性与持续性,癫痫形式短暂发作的出现,心脏骤停24-28小时后与血浆NSE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综合人口统计学,临床和功能结果(记录3个月)。
住院患者的死亡率为41%,82%的存活者在3个月时有较好的神经预后。血浆NSE水平和脑电图的发现有强相关性(Spearman rho指数为0.45, p < 0.001)。中位NSE值在低反应背景(p < 0.001)和不连续模式(p = 0.001)的脑电图背景的患者中有较高的水平。而所有无反应性脑电图的患者出现死亡,5个存活者(其中3个有较好预后)的NSE水平>33 μg/L。
低温状态下的脑电图与NSE水平的相关性支持早期脑电图改变反应永久性神经损伤的假说。而且,这样研究确认了心脏骤停后没有脑电活动和出现癫痫样短暂发作强烈预测不良的结局,而且尽管血浆NSE水平大于33μg/L仍有可能出现神经功能的恢复。这强调了在这种情况下综合多模型来评价的重要性。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