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 1941 年静脉注射肝素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以来,争议不断。急性卒中患者给予静脉注射肝素治疗主要是预防神经功能恶化或复发性栓塞;而颅内出血或全身出血是肝素治疗的显著不良事件。
包括临床试验在内的系列研究均未能发现肝素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获益;一项单中心试验报道卒中发病 3 小时之内给予静脉肝素治疗与 3 个月功能预后获益相关。一篇关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抗凝治疗的系统综述得出直接抗凝治疗与短期或长期净获益无关的结论。
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指南不建议急性缺血性卒中给予紧急抗凝治疗以预防早期卒中复发、防止神经功能恶化或改善预后。2009 年,韩国首个临床实践指南指出,缺血性脑梗死 48 小时之内给予肝素治疗缺乏科学证据支持。
目前尚缺乏静脉肝素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确切信息,以及其治疗的长期趋势和静脉注射肝素治疗患者的特征。为此,来自韩国成均馆大学医学院神经内科的 Chung 等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表在 Stroke 杂志上。
该研究建立在一项韩国前瞻性多中心卒中注册项目基础上,研究人员收集了 2008 ~ 2013 年间于发病 7 天内就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数据。研究患者的人口统计资料、卒中前病史、卒中特点及卒中治疗情况。分析来自 12 所大学医院或地区卒中中心的 23425 例患者的数据。
研究发现,静脉肝素抗凝治疗的使用逐步减少;2008 年、2009 年、2010 年、2011 年、2012 年、2013 年使用率分别为 9.7%、10.9%、9.4%、6.0%、4.7%、4.3%。静脉使用肝素减少与卒中严重程度、心房纤颤、心源性栓塞、其他或不确切病因相关。在一项多变量 logistic 模型,年份以及韩国临床实践指南的发布是与静脉肝素治疗频率降低的相关独立因素。
该研究发现韩国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肝素治疗逐渐减少,该改变或许归因于地区临床实践指南的成功扩展及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