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传祝教授谈线粒体病诊断的挑战

2016-05-15 22:53 来源:丁香园 作者:华山肌病组
字体大小
- | +

yan截图20160512204632.jpg
首届「丁香神经肌病时间」于 2016 年 5 月 7 日 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顺利召开。来自山东齐鲁医院的焉传祝教授做了「Mitochondrial diseases:Challenges in Diagnosis」的主题演讲。

焉教授首先定义了狭义线粒体病为由线粒体基因和核基因突变造成线粒体结构功能异常的一组疾病,并介绍了常见病种,随后从临床和影像、筛选检查以及确诊检查三方面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临床症状方面强调多系统受累及不明原因的脑病对诊断线粒体病具有提示意义,而神经影像中迁徙性病灶,皮层受累,基底节、脑桥钙化等也具有重要价值。

筛选检查中以乳酸/丙酮酸的比值最为推荐,然而目前国内能开展此项研究的医院并不多,目前大多数医院仍以空腹静息血乳酸为主要检查,同时焉教授指出,最新的指南更推荐饭后乳酸的检查,更新了我们对乳酸检查的认识。此外,焉教授还为我们介绍了最新的两种生物标记:FGF-21 以及 GDF-15,它们在线粒体病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前景,目前仍在探索中。确诊检查主要包括病理、酶学检测和基因检查,病理检查中典型的线粒体病表现为 RRF、SSV 以及 COX 活性缺失,然而焉教授也指出,并非所有的线粒体病都可以见到十分典型的病理表现,病理阴性不能排除线粒体病,可能与年龄等因素相关,而病理阳性也需要结合临床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才能确诊,例如 disferlinopathy。

酶学检测在国内目前开展较少,而焉教授指出对于线粒体病,尤其是在病理和基因检测中不能确诊的线粒体病中展开酶学检测有利于线粒体病,因此应当逐步建立酶学检测的方法和标准。基因诊断方面,推荐先采用 NGS 的方法进行常见突变位点的检测,其次进行多发缺失突变和大片段缺失的检测,此外还需要进行 mtDNA 的检测出,而事先评估测序质量以及测序后用传统方法验证侧有利于我们明确诊断致病基因。

虽然随着近年来基因检测手段的发展线粒体病的诊断也获得的长足的发展,但仍有许多病例存在基因诊断不详的现象。最后焉教授强调任何原因不明的脑肌病、周围神经病都有可能是线粒体病。也正因为线粒体病临床、病理、基因的复杂性,目前尚无明确的诊断标准,在线粒体病的诊断道路上任重而道远。

点击查看华山神内更多精彩学术内容


编辑: 姚俊华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