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5 月 6 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 2016 中国脑卒中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在本次会议上,针对脑血管病的外科干预等问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张鸿祺教授与丁香园分享了他的观点。
介入和外科手术如何合理有效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
脑血管病需要外科手段干预时,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都不可或缺,临床诊疗中这两种方法是相互补充的。比如,动脉瘤破裂患者如何治疗,选择介入还是手术,哪种方法获益更大?如果教条地将两种方法分割,治疗难免会有一些偏颇。
这两种技术均需要通过长期的临床训练,反复磨合、思考,不断提高。只有对两种方式都非常熟悉了解,才能找到更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
宣武医院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有哪些研究前瞻
最早在 90 年代初期,凌锋主任和神经内科一些专家合作的「九五」攻关计划即开始有一些探索,当时国际上相关研究都很少,但是我们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果。随着介入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单位开始关注急性再通治疗,尤其是血管内治疗,去年国际上几个大型研究结果公布后,引起了很大轰动,大家对血管内治疗越来越感兴趣。
宣武医院 2012 年开始「十二五」攻关计划,针对急性缺血性血管病的血管内治疗,进行一个全国范围的攻关,总共 57 家单位参与,包括核心单位 26 家;2015 年后,很多单位和中心开始研究急性血管病的再通技术,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现很多问题需要改进:
1. 流程改进、技术提高。2015 年初开始我们进行了卒中救治流程的优化,借鉴了很多国内外经验,2015 年后半年的主要目标就是缩短救治时间,医院和 120 急救系统进行联合,在各个相关团队的配合下,极大地缩短了院前到院内的时间,入院后评估的每个环节所需时间也不断缩短,从入院到开始治疗基本可以控制在 60 分钟内完成,大大提高了患者救治疗效。
2. 加强对中国特有疾病(如颅内动脉狭窄)的研究;
3. 重视后循环梗死。世界大型临床研究很多都是基于前循环梗死进行的,我们在一项脑梗死的研究中纳入 634 例患者,其中 30% 为后循环梗死,比例非常高。研究中期发现这个问题后,我们非常关注,针对此专门进行了科研设计,开始了一项新的研究,旨在评价后循环缺血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项研究由吉训明教授主持,简称为 BAOCHE 计划,相信该项研究对国际上急性卒中的治疗会起到一定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