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治疗目前已被证实能够有效地降低房颤和机械瓣膜患者卒中和全身系统栓塞风险。然而,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必须仔细权衡抗凝治疗的获益和颅内出血风险的增加,因此,颅内出血后重启抗凝治疗一直以来都是临床难题。
由于缺少相应的循证指南,目前对于颅内出血后重启抗凝治疗的意见非常不统一,过早地开始抗凝治疗可能会增加颅内出血再发的风险,然而不必要地延迟重启抗凝可能会大大的增加患者栓塞事件的风险。近期 Murthy 教授在 stroke 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针对颅内出血后重启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的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
研究概述
本荟萃分析中纳入了 8 个临床研究(共计 5306 例颅内出血患者),其中 4 个研究只涉及脑实质出血,其他研究还包括硬膜下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终点事件定义为缺血性卒中或心肌梗死,以及颅内出血再发。
颅内出血发生前最常见的抗凝治疗指征为房颤 (34.7%-77.8%),其他还包括机械瓣膜 (2.6%-27.8%)、静脉血栓栓塞 (7.9%-20.8%) 和缺血性卒中史 (3.7%-71.8%)。其中 4 个研究的重启抗凝中位时间为 10-39 天,另外 4 个研究未报道具体抗凝重启时间,但绝大多数患者都在颅内出血后的 3 月内启动了抗凝治疗。除了 2 个研究中的少部分患者使用的是新型抗凝药物,其余研究中的患者均选择了口服维生素 K 拮抗剂药物。
总结
在回顾性观察研究中,颅内出血后重启抗凝治疗降低了栓塞并发症的风险,而颅内出血再发的风险并未见明显增加。但是颅内出血后重启抗凝治疗的真实利弊还需要在进一步的随机试验中验证。
参考文献 Restarting Anticoagulant Therapy After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troke,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