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时间」会议专访:王学廉教授谈 DBS

2017-07-06 02:25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2017 年 6 月 24 日,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北京协和医院、丁香园联合主办的「帕金森时间」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期会议适逢 James Parkinson 医生发现帕金森病 200 周年。为此,丁香园特邀请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功能神经外科王学廉教授就帕金森病的脑深部电刺激(DBS)程控的基础与发展进行专访。

(提醒:为了节约流量,建议您用 wifi 看视频)

ccvideo

丁香园:王教授您好,非常荣幸能来采访您。借此机会,请您向关注丁香园的 50000 多名神经内外科医生,针对帕金森病的脑深部电刺激(DBS)程控的基础与发展做一下介绍。据了解,它是通过手术将电极放在特定的脑内靶点,并向靶点发放电脉冲,从而改善症状、缓解病痛。那么 DBS 程控国内现状如何,患者是否需要回到医院进行程控,以及后期程控中会有哪些困难?

王学廉教授:目前来说,国内的 DBS 程控逐渐走向规范化。程控人员一般是由各个具备开展 DBS 疗法的医院或中心的神经内科医生、专职的功能神经外科医生,护士,技术人员以及一些公司或厂家的技术人员组成。程控过程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也是整个 DBS 疗法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是术前诊断把握 DBS 良好适应征,还是手术中如何精准地植入电极,发挥治疗作用,都需要依靠程控这个重要环节。现在中国已经出版了《DBS 术后程控共识》,在该共识的指导下,医生可以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对患者进行程控。

传统的程控方法大多数需要患者到医院来跟医生面对面地进行程控。以往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患者行动不方便或者路途遥远时,也会有医务人员上门为患者程控和服务。随着现在医疗技术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仪器设备的先进化,出现了远程程控。医生可以在各医院或者诊疗中心的程控中心或程控工作室,通过互联网对在家中的患者进行远程程控。

丁香园:在程控过程中,需要程控医师和患者之间应建立良好的信任,并进行充分的沟通,才能达到良好的程控效果。那么,实现准确的程控具体需要患者如何配合?

王学廉教授:首先需要患者能够客观明确地表述自己的病情,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和查体,此外,需要他们能够客观准确地表述自己在程控过程中的反应和各种感受。总体来说,患者应具有良好的依从性,能客观准确地反映病情,反馈各参数调整后自身状态的变化,给医生正确的信息,这样医生才能迅速和准确地找到最佳的刺激参数组合。

丁香园:据了解,景昱医疗产品具有无线程控技术,这种技术对临床治疗有何帮助?

王学廉教授:一方面无线程控设备更加简易,能更加快捷地读取程控参数,尤其是在手术过程中,它减少了由于程控设备介入造成患者手术区伤口污染的机会。过去,我们使用的程控仪是有菌的,需要用无菌的塑料薄膜将其包裹好,放到患者的胸前与其接触,进行程控并获取信息。

而现在有了无线程控技术后,我们就不需要把设备放入患者的术区(清洁手术区)。在距离患者两米、三米甚至五米的距离,通过无线信息程控技术就能遥感测量患者的程控数据,非常快捷准确,效率高,节省患者在手术台上的时间。同时,目前也在逐步地提高设备的水平,效率和安全性。

丁香园:目前可供调整的程控参数包括:电压/电流、脉宽、频率和其他相关程序类型。传统起搏器的频率设置一般可分为高频 (130~185 Hz) 和低频 (60~80 Hz)。景昱无线远程脑起搏器具有独有的「异频刺激」,那么什么是异频刺激?在临床上,景昱的这一独特优势对参数调整有哪些优势?

王学廉教授:帕金森病是一个典型的慢病,发病过程缓慢,往往先从肢体的一侧末端(下肢或者上肢)起病,向上下肢蔓延,之后过中线向对侧肢体蔓延。当患者接受手术时,往往处于疾病的某个阶段,患者双侧症状的严重程度不一样。两侧肢体发病有先有后,症状病情有轻有重。

过去传统起搏器的频率甚至刺激参数两边是一样的,这样的治疗达不到对患者治疗的精准化,也会对电源和能量造成一定的消耗。现在我们设置「异频」技术后,可以对不同侧的肢体,不同症状表现及性质选择针对性强的治疗参数。比如,一侧肢体发病比较早,病情比较重,另一侧肢体发病较晚,症状较轻,那么我们可以提高一侧的刺激参数,另一侧病情较轻,症状不太重,就不需要消耗那么大的电量(参数的高低和消耗的电量成正比)。

还有一种情况,患者一侧肢体以颤抖和震颤为主,需要用高频控制,低频反而会加重震颤,另一侧肢体完全僵直或运动迟缓,这种情况下就不需要那么高的频率,采用中频或低频治疗。两边不一样,因此应当有针对性强地区别对待。一方面达到了治疗的精准化,另一方面,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丁香园:目前 DBS 技术在国内外已逐渐发展成熟,DBS 已经成为治疗神经外科功能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 DBS 程控有无并发症,遇到并发症该如何处理?

王学廉教授:DBS 治疗的并发症分为特异性并发症和非特异性并发症。DBS 手术是功能神经外科手术,它的手术操作在整个神经外科来说属于微创,对患者的创伤较小,尤其是对大脑的核心重要结构创伤非常小。相比于普通的大的开颅手术,颅脑外伤手术,脑出血或者颅底手术,一些常见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的概率非常低。如果说开颅手术的感染率在 1%,DBS 手术非特异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 1‰,也就是说发生神经外科手术共有的并发症的几率非常低。

第二个就是特异性并发症,就是说接受了 DBS 手术疗法后产生的并发症。由于 DBS 具有对大脑结构无破坏、无创伤、可逆、可调节和可还原的特点,所以出现并发症后可以及时地纠正、避免和改善。一般在 DBS 程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肢体的麻木,抽搐,语言障碍,眼球活动障碍等。我们可以关闭 DBS,把参数设置得低一些,或者重新更换触点和靶点。通过这些方法,能够及时地减轻或者避免并发症或不良反应。

丁香园:我们知道远程程控是程控医生通过互联网技术连接 DBS 设备的医生端和患者端进行远程参数调整。那么远程程控的安全性如何,如何进行患者教育以实现安全有效的远程程控?唐都医院是否在进行相关技术的应用?

王学廉教授:我认为远程程控的安全性包括几个方面。第一点是 DBS 仪器本身程控的参数和打开、关闭都需要一定的安全性。远程程控中,我们设置一定的频段,通过互联网的连接,把医生发出的指令传输到数据接转换器和接收器,再传输到患者的起搏器中。在这一传输过程当中,数据的安全性很重要,要避免和排除外界其他电子设备或可能造成影响的设备对其造成干扰。因此,我们通过云端的处理以及远程设备本身的加密来实现。

第二点是在程控的过程中,万一患者出现意外情况,如出现不适感以及一些难以预测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时,患者本身有设备,就可以及时地中断这个过程,回到原来的状态,因此程控过程安全性高并且有保障。

第三点是 DBS 还有另外的作用,一是实现了远程医疗,可以直接通过远程程控设备及互联网和患者联系,本身是一个治疗过程。同时,它是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医生可以及时、方便、高效率地对患者进行随访。过去如果要程控,患者需要到医院去,或者医务人员到患者家中,不仅耗时,还增加了经济上的费用和患者的家庭负担。现在很方便,患者在家中可以直接和医生联系,提前预约,即使等待,在家里等待也比在医院等待更舒适些。所以,它既是程控治疗的渠道和手段,也是加强手术以后患者管理、随访、调控程控参数和药物的平台。

我们开展远程程控这项技术已经将近三年了,已对上百例(家庭居住比较远)的患者进行了远程程控。实际上,唐都医院 DBS 治疗的功能性脑疾病,运动障碍疾病,精神疾病患者遍及全国各地。有了这项技术后,治疗、术后管理和随访变得很方便,提高了效率。患者如果病情有变化,及时和远程程控中心医生预约,我们就能随时方便地与患者沟通联系。通过互联网、程控中心和远程程控设备进行程控参数的调整、用药的指导、病情的回访。整体上包括身体康复,功能训练,营养补充,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在内都能进行反馈,甚至逐步地和其他病人进行约诊,会诊。

丁香园:谢谢王教授!

编辑: 李海丽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