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微出血或可作为卒中后抑郁的预测指标

2013-11-06 20:38 来源:丁香园 作者:医者仁心1993
字体大小
- | +
研究要点:
 
  •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脑叶部脑微出血的可能性更大。
  • 脑叶部脑微出血为脑卒中后抑郁的独立预测因素。
 
脑微出血(CMBs)常见于卒中幸存者和社区居住的老年人,脑微出血预测卒中后抑郁(PSD)的结果的临床意义仍然未知,针对这种情况,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精神卫生系的邓伟光教授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3年10月31日的Stroke杂志上。这项研究目的在于评估脑微出血与卒中后抑郁1年结果两者之间的联系,研究表明脑叶部脑微出血也许会影响卒中后抑郁的结果。
 
这项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为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入院于香港大学附属地方医院急性卒中单元的774名中国男性患者。在卒中发生后的3个月和15个月,一名研究助手用经当地校正过的15项老年抑郁量表评估卒中后的患者是否存在抑郁症(脑卒中后抑郁定义为:遗传抑郁量表评分≥7),这项研究并用了核磁共振(MRI)评估卒中后抑郁患者是否存在脑微出血及位置。经过3个月的随访,有213名患者有卒中后抑郁,这其中有135人(63.4%)参与了15个月的随访,在这期间,有89名(65.9%)患者仍有抑郁症状(未缓解),有46名(34.1%)患者康复(缓解)。
 
研究结果表明与非脑卒中后抑郁组相比,脑卒中后抑郁组更有可能存在脑叶部脑微出血,在多变量分析中,脑叶部脑微出血为脑卒中后抑郁的独立预测因素。
 
这项研究结论表明脑叶部脑微出血也许会影响卒中后抑郁的结果,但这项并未具体涉及其内在机制,所以脑微出血对于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病程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研究背景:
 
卒中后短期内出现抑郁状态是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实验统计,卒中后抑郁症发病率为47.24%,而老年组发病率为55.88%,由此可见老年人更易发生卒中后抑郁。由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非常隐蔽,不易被察觉,且有些患者由于存在语言障碍,使抑郁症状不易被检出,往往直到意外事件发生后才知道,为了方便且及早检出抑郁症状,有相关研究表明脑微出血可能为卒中后抑郁的预测指标,本研究进一步的确定脑微出血与卒中后抑郁之间的关系,以便于接下来进一步研究其致病机制。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林靖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