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丁老师,请问您觉得此次大会吸引您的亮点在哪里?
丁美萍教授:本次大会有不少前沿的内容。比如,这次大会华山医院的一个报告就提到,水通道蛋白抗体是鉴别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的特异性生物标志,他们医院已经开展这个项目作为鉴别两者的手段,这样就能够确定视神经脊髓炎和多发性硬化是两个独立的疾病,不存在模糊的界限了。
丁香园:最近几年神经病学领域的发展相当迅速,这个单单从神经内科的床位数的变化就很清楚了,在神经介入、神经病理、神经遗传等方面都有不少进展,那这些进展给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丁美萍教授:脑血管方面的进展应该还是比较快的,先进的影像学技术比如结构和功能磁共振的应用,随着对病因、发病机理理解的深入,治疗也有不少进步,更有针对性了,并与国际接轨,步入了国际的先进行列。
丁香园:介入治疗发展非常迅速,但是心血管领域关于“支架滥用”的话题一直争论不止,这对于还不是非常成熟的神经介入领域会不会有什么负面的影响呢?
丁美萍教授:其实关键在于怎样选择病人,就是一个“准入”的问题。在正规的医院,对适应症把握还是比较严格的:根据有无临床症状,以及血管狭窄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考虑,有时还要结合CT或MR的血流功能成像结果来决定。有些医院可能在介入指征上放宽些,但是绝大多数医院还是比较规范的。
丁香园:您觉得还有其他比较大的进展么?
丁美萍教授:另外,神经病理学的发展也是相当迅速。尤其在神经肌肉疾病、遗传性疾病、神经变性疾病中的应用广泛,有些还要依靠免疫组化。目前的不足在于,有些医院病理检查还达不到要求,还要加紧对专业人员的培养。
丁香园:最近关于帕金森药物的安全性引起了不少讨论,比如协良行前不久被FDA及SFDA撤市,您对现在市场上应用的帕金森药物的安全性怎么看呢?
丁美萍教授:应该来说还是安全的,协良行已经是老一代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了,非麦角类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还是比较安全的。
丁香园:现在有人认为多巴受体激动剂有可能跃居一线超过多巴制剂,您怎么看呢?
丁美萍教授:多巴制剂一直是治疗帕金森的王牌药,对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目前仍是首屈一指的,但是几年服药后它的疗效慢慢减退,而副作用渐渐较大,所以我们在临床上一般尽量推迟它开始使用,尽可能够细水长流;在疾病早期可以使用一些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在功能障碍明显或年龄较大者可选用美多巴。
(图 丁美萍教授)
丁美萍,浙江大学医学附属第二医院院神经内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抗癫痫协会理事委员等职。从事神经病学临床、教学、科研已有25余年,对神经系统各种疾病具有丰富经验,尤其擅长对癫痫、痴呆的治疗,以及神经免疫、疑难杂症的诊治。发表论文90余篇,曾多次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厅级课题,多次获省、厅级科技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