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S-III试验显示,和单独静脉溶栓治疗相比,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并不进一步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预后,提示血管再通后存在明显的“无效灌注”现象。然而,许多研究均显示,溶栓治疗的效果与再灌注时间密切相关。
关于有影像学资料支持的血管再通时间和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目前研究较少。基于IMS-III的数据,辛辛那提大学的Khatri教授等探索了血管内治疗后血管再通时间和急性卒中临床预后的关系。该研究的结果发表于2014年5月份的Lancet neurology杂志。
一共有240名急性缺血性患者符合入组条件,血管再通率达76%(n=182)。平均再灌注时间为325±52分钟。结果显示,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明显减低患者出现良好临床预后的概率。当再灌注时间从280分钟延长至325分钟,获得良好预后的可能性减少了10%。
卒中早期CT扫描结果(ASPECTS)和基线严重度(NIHSS)对再灌注时间-预后关系无明显影响。此外,再灌注时间延长还与出现并发症风险增高有关。从整个IMS-III试验来看,血管内治疗获得临床预后改善的总有效率为41%,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为39%。此外,血管内治疗再通成功患者预后明显好于再通失败的患者。
该研究结果提示,血管内治疗的效果与再灌注的时间密切相关。但是,该研究依旧未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血管内治疗以及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的效果是否优于单一的静脉溶栓治疗。无论如何,上述结果再次强调了尽可能缩短再灌注时间对改善卒中预后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