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s环解剖变异与脑缺血

2013-04-27 16:15 来源: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作者:何 小燕 等
字体大小
- | +

脑缺血是由于局部脑组织血流供应低于某阈值所致,但临床结局不尽相同。机体存在强大的内源性抗脑缺血功能,即脑血管储备能力,包括脑结构储备(侧支循环)、脑血流储备(主要是小血管和毛细血管)、脑功能储备(自动调节功能)以及脑代谢储备。很多研究显示,侧支循环与脑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丰富的侧支循环能降低脑梗死发生率,挽救缺血半暗带、清除梗死区坏死组织碎片以及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改善预后。

侧支循环分为初级侧支循环(Willis环)、次级侧支循环(软脑膜动脉和逆流的眼动脉)和三级侧支循环(新生血管)。当初级侧支循环不能满足脑血流灌注时,次级侧支循环才会开放。其中,Willis环为主要的侧支循环。已有研究显示,结构异常的Willis环与脑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并证实结构变异的Willis环为脑缺血的危险因素之一。

1 Willis环的解剖结构及变异

1664年,Thomas Willis首先提出了“Willis动脉环”的概念。Willis环由两侧大脑前动脉(anteriorcerebral arteryACA)交通前段(A1)、两侧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交通前段(P1)、两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末端以及前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ACoA)和后交通动脉(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PCoA)组成。两侧ICA在脑底通过ACoA相通,并且借PCoA与椎基底动脉系统相通。

Willis环的结构变异率较高,但评估方法的不同导致结构变异率报道不一。目前,对侧支循环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technology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等,这些评估方法各有所长,目前仍以DSA为金标准。Willis环的变异包括其组成血管的缺如以及直径的变化,血管直径<1 mm定义为发育不良。

既往研究显示,仅有27%45.2%的个体具有完整的Willis环。一项包括1 000例患者的尸检研究表明,Willis环结构变异率高达54.8%,其中前循环变异率为23.4%,后循环变异率为31.4%;前循环变异以多支重复为主,后循环变异则主要为发育不良。Li等对中国170名健康成年人进行的一项CTA研究显示,Willis环的结构变异率为73%,其中前循环变异率为21%,后循环变异率为69%Willis前循环分为5种类型,即标准均衡型、双ACoAACoA缺如、A1发育不良及缺如(图1);Willis后循环则主要分为10种类型,即成熟型(PCoA直径<P1直径)、过渡型(PCoA直径=P1直径)、单侧及双侧胚胎型PCAfetal-type posterior circleFTP)、完全FTP、双侧PCoA缺如及发育不良、单侧PCoA缺如及发育不良,另外还有一种是PCoAPCA不相通,同时供应PCA交通后段(图2)。最常见的Willis环前循环类型是标准均衡型,而最常见的Willis后循环类型是成熟型和双侧PCoA缺如。相对于西方国家人群,中国人群的Willis环结构变异率较高,且后循环变异率远远高于前循环。

1 Willis前循环的结构变异分型

A:标准均衡型;B:双ACoACA1发育不良;DA1缺如;EACoA缺如

2 Willis后循环的结构变异分型

A:成热型;B:过渡型;C:单侧FTPD:双侧FTPE:双侧PCoA缺如;F:双侧PCoA发育不良;G:单侧PCoA缺如;H:单侧PCoA发育不良;I:完全FTPJWillis后循环新型变异

2 Willis环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早在1960年就已发现,ICA严重狭窄或闭塞时,颅内灌注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具有完整侧支循环功能的Willis环,而且脑梗死患者Willis环发育不良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随后的研究证实,具有完整侧支循环功能的Willis环可使脑灌注压保持在临界值,从而防止脑梗死形成。单侧ICA闭塞时,Willis环不完整会使脑梗死风险增高1/6;如合并对侧ICA闭塞,则脑梗死风险增高3倍以上。此外,完整的Willis环也可防止脑栓塞。

2.1 ACoA变异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脑血管狭窄或闭塞时,ACoAPCoA是最先开放的侧支循环。ACoA能迅速使左右侧大脑半球的血流重新分配。Riva等报道,梗死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arteryMCA)的血流由对侧ICAACoA提供,梗死侧ACA近端出现反向血流。ACoAPCoA的结构变异率在人群中分别占24%53%60% ACoA缺如或发育不良会导致缺血性卒中症状加重。Hoksbergen等的研究显示,前循环卒中患者Willis环不完整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无功能性ACoA发生率高达33%ICA闭塞或狭窄时,无功能性ACoA会使前循环卒中的发病风险增高7倍以上,而且与无功能性PCoA比较,无功能性ACoA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更强。

2.2 PCoA变异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PCoA为重要的侧支循环通路,其分支主要供应视交叉下部、视束、灰结节、漏斗、乳头体、丘脑腹侧部、内囊后肢及丘脑底核。Chuang等认为,PCoA发育不良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以不伴ICA狭窄的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PCoA发育不良发生率为19.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PCoA发育不良与同侧大脑半球梗死有关,特别是丘脑梗死或丘脑与枕叶的混合性梗死,其导致同侧大脑半球梗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脑干或小脑梗死,且易合并对侧大脑主要供血动脉闭塞,从而导致对侧大脑半球梗死。然而,有些学者认为,PCoA发育不良只有与同侧ICA狭窄并存时,才会引起临床症状。

2.3 FTP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FTP是指由于PCA交通前段(P1)缺如或发育不全,一侧ICA在供应同侧MCA的同时,需要部分或全部供应同侧PCA交通后段。正常人群中的FTP发生率约为10.6%11%FTP的存在会导致前后循环的供血区被打乱,从而增高脑梗死风险。Hong等的研究显示,FTP会显著降低后循环的血流灌注。FTP与病变部位是否具有相关性目前尚无定论。Lochner等的研究显示,在13例后循环缺血患者中,FTP的发生率为100%,最常见的是双侧FTP,并全都伴有椎基底动脉发育不良;4例患者为脑干或小脑梗死,9例为后循环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提示FTP与后循环缺血有关。也有研究显示,FTP与大脑枕部梗死和双侧顶叶对称性梗死有关。在前循环形成的栓子可能会通过增粗的PCoA到达PCA而引起后循环栓塞。

2.4 Al变异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AlWillis环的重要侧支循环通路,主要供应尾状核前部、内囊前肢、纹状体前下部、下丘脑视上区、胼胝体膝、透明隔、穹窿柱等部。既往研究显示,Al段发育不良的发生率为1%13%,且左侧更多见。A1发育不良更多与同侧前循环梗死有关,特别是纹状体梗死。在大脑半球梗死患者中,A1发育不良的发生率为19.2%,且多伴有同侧腔隙性梗死;在脑干或小脑梗死患者中,A1发育不良的发生率为4.87%。在伴有A1发育不良的脑梗死患者中,83.3%为小血管闭塞性卒中,特别是对缺血敏感的纹状体区。在Al发育不良患者中,TIA的发生率为47.6%CaplanHennerici认为,纹状体梗死可能与侧支循环不完整导致栓子清除能力下降有关。

3 Willis环与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

LA主要指脑室周围或皮质下(半卵圆中心),特别是分水岭区的斑片状或斑点状脑白质改变,其边缘不规则。CT呈现为低密度灶,MRI呈现为T1等或低信号,T2和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为高信号。导致LA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增龄和颈动脉狭窄等。

既往研究显示,LAWillis环的完整与否无关,但最近的一项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结果。Chuang等报道,在10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中,Willis环不完整的发生率为77.4%。采用Fazekas等的评分系统评估LA严重程度,根据组成血管的缺失数量将Willis环不完整性分为:(1)缺失1个部分;(2)缺失2个部分;(3)缺失3个部分或更多。结果显示,LA严重程度与缺失数量的关系密切相关,缺失数量越多,LA越严重。当合并ACoA发育不良时,脑白质损害程度显著加重。由此显示,Willis环不完整与LA关系密切。不过,此结果在不合并颈动脉狭窄的患者中是否适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4 Willis环结构的可变性

Willis环的形态结构并非不可变化,例如,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就会影响Willis环的形态变化。Chuang等的研究显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前的Willis环不完整率为83.1%,而术后降至69.3%,提示Willis环完整率在支架置人术后增高。同时,近1/3Willis环的形态特征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明显改变。研究显示,支架置人术后Willis环闭塞发生率很高,大多为颈动脉闭塞而开放的Willis环关闭所致,其中以A1形态学改变为主。由此可见,支架置入术后以Willis前循环血流重新分配为主。

综上所述,人群中Willis环结构变异很常见,目前被认为是脑缺血的危险因素之一。Willis环的各种结构变异类型与脑梗死部位存在一定相关性,支架置入术也可导致其结构改变。能否通过改变Willis环的结构缺陷降低缺血性卒中风险以及能否通过Willis环结构变异评估缺血性卒中的预后,值得进一步研究。

编辑: tianyushe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