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的原发性脑出血(ICH)患者中会出现 DWI 序列上小的急性期病灶(SA-DWIL),通常位于皮层或皮层下,双侧多发,尽管不伴有临床症状,但与患者预后较差显著相关。更好地理解 SA-DWIL 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对改善 ICH 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既往研究发现,脑淀粉样血管病(CAA)相关的 ICH 患者中 SA-DWIL 发生率更高,而 CAA 患者中也常常出现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PVS)。为进一步探索 SA-DWIL 发生机制,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的吴波教授等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评估幕上 ICH 患者中, EPVS 与 SA-DWIL 之间的相关性。该研究发表于近期的 Neurology 杂志中。
该项队列研究连续入组了 201 例幕上原发性 ICH 患者,并且在患者发病 1 个月内对患者进行头颅核磁 DWI 序列检查。比较伴或不伴 SA-DWIL 的 ICH 患者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包括 EPVS 的情况。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明确与 SA-DWIL 相关的因素。
56 例(27.9%)患者中出现了 DWI 序列上小的急性期病灶(见下图)。单因素分析显示,脑出血扩展至脑室内及蛛网膜下腔、半卵圆中心(CSO)-EPVS 较多、基底节 EPVS 较多、总体白质高信号较多、初始脑出血体积以及平均动脉压的变化与 SA-DWIL 显著相关。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较大的出血灶体积以及 CSO-EPVS 与 SA-DWIL 独立相关。
图为 MRI 所示的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以及 DWI 小的急性期病灶。一例 71 岁老年男性患者,诊断为很可能的 CAA 相关脑出血。DWI 序列(A)显示多发小的急性期病灶(白色箭头所示),对应的 ADC 序列(B)为低信号。T2 像(C)显示在双侧大脑半球半卵圆中心处大量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
该研究结论认为,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增多,尤其是半卵圆中心部位 EPVS 增多以及较大的出血病灶体积是脑出血患者出现 DWI 序列小的急性期病灶的独立预测因素。
该研究为脑出血患者出现 SA-DWIL 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提供了新的解释。需要进一步前瞻性队列研究来证实这一研究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