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 7 月 10 日 BMJ 杂志发表文章指出,虽然本周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已证实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蛋白可比较准确的预测早期记忆力减退患者是否会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但是该研究是否会推动临床开展实用的血液学测试还很难说。Chinthapalli 教授声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缓慢,其阐释了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 3 个主要理论。
其中胆碱能假说推动了很多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尽管如此,2002 年后再没有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推出。第 2 个理论:阿尔茨海默病是由淀粉样蛋白导致的,但是靶向治疗淀粉样蛋白的很多研究均以失败告终,这引起很多人开始质疑该假说的正确性。第 3 个理论:阿尔茨海默病是由不溶性、过度磷酸化的 Tau 蛋白引起的,目前很多相关实验正在进行中。
既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为什么还要竭尽全力的确定相关风险人群?Chinthapalli 解释说,正是由于缺乏预测性生物标记物,才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在今年的一项 III 期临床试验中 1/4 以上的受试者均被误诊。
我们认为端粒长度可预测心血管疾病,该领域 Philip Haycock 教授及其同事的系统综述是最有权威性的,他们则指出目前将端粒长度作为一项生物标记物还为时尚早。其认为端粒缩短所致的细胞老化很可能是导致冠脉疾病的原因而不仅只是一项预测因子。
Maria Glymour 认为应该慎重对待上述研究结果,她认为如此「激动人心的创新性」研究并不能轻率的得出相关结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即使这些结论相悖且在短期内不能很好解释,但是结合多个研究结果也能给人以启发。真正的创新性研究,最终总会在其相关研究领域做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