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另一女病人失调性排尿的图片:
下面这张图片也是一女性的,是一个尿失禁病人。大家请注意看逼尿肌与肌电图的变化(PS:逼尿肌括约肌是协调的)
Q:翟教授你好:非常感谢你能在线给我们答疑!
我是山东大学的一名泌尿外科的科学学位的研究生,以前我没干过临床工作,是应届毕业的学生,现在我们科室的尿动力学检查,我老师主要让我来做;我也是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文献,看了以前做的检查结果,现在我可以做自由尿流率的检查,充盈期膀胱压力容积的测定,排尿期压力流率的测定,静态尿道压的测定,其中遇到过一些疑问想请您给回答一下。
1、对于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诊断,翟教授是如何确定的?
2、对于压力流率检查中,没有出现尿流的情况下,P-Q无意义,对于女性、男性膀胱出口梗阻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3、对于膀胱安全容量的确定,是根据膀胱内压小于40cmH2O,还是根据逼尿肌压力小于40cmH2O。
4、在膀胱过度活动症中,DLPP大于40cmH2O仍无尿流出现,可以辅助说明膀胱出口有梗阻吗?
A: 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可能原因有机械性的膀胱颈梗阻(膀胱镜下可见堤坝状改变,颈部抬高),功能性的有内和外括约肌功能亢进引起的梗阻,即内括约肌痉挛症和失调性排尿,前者可用特拉唑嗪、坦索罗辛试验性治疗,早先本人曾很辛苦地行酚妥拉明试验,尿道闭合压高者注射该药后3min复查尿道闭合压,若降低30%以上,符合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提示可用以上药物,现在药物多,还是试验性治疗吧!后者有尿流动力学资料的,直接用巴氯芬治疗可获良好效果,如属于推测性的,也可用巴氯芬试验治疗。
对于梗阻定性,本人曾介绍套用男性BPH中BOO标准,即在排尿期检查中和男性一样做压力-流率测定,检阅仪器提供的压力-流率分析图,女性梗阻标准较男性低一级,就象男性60岁退休,女性55岁退休一样,女性在可疑区即算梗阻,原始论述见拙作:女性原发性膀胱颈梗阻,江苏医药杂志,2000,26(6):420~422。另外,国外介绍用其自由尿流率和排尿期测定pdetQmax在另一张图上组合,评判是否梗阻,较麻烦,不大适用,见Blaivas JG. Female 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 pharmacotherapeutic consequences.BJU International,2000,86(sup2):1~10。国外推崇影象尿流动力学来诊断(主要是定位),国内一者难以普及,二来难以标准化,究竟窄到何种程度才算梗阻呢?且做影象检查时多数肌电图无法兼顾,我觉得还是测肌电图好。
用压力-流率测定行梗阻定性的技术的缺陷在于排尿期必须能排尿,如果排尿失败,一个由于确实有重度梗阻,加上导管占路,真正有重度梗阻的反而出不来,因此要结合临床,不单纯依赖检查;而多数是技术原因,如病人不习惯、心理性抑制等,这些须加调整,如改变体位、操作者回避、提供私人空间等,必要时重复测定。
膀胱安全容量和安全压的问题,我觉得山东小伙有脑筋,经典的膀胱安全压40cmH2O是指逼尿肌压,即DLPP(逼尿肌漏尿点压),低于此值的肾脏安全,高于此值的有危险,无论有无膀胱输尿管返流。那时多数机器无大气压调零的问题,逼尿肌压和膀胱压差异不大;有了大气压调零后,问题出来了,将膀胱排空,设定其外同平面压力为零,然后接上导管,此时显示的膀胱压即为大气压调零后的膀胱压,正常大致5~10cmH2O,在神经性膀胱,此值有时达30~40 cmH2O,即基础时即高了,如稍灌注,势必升高,对肾脏肯定有危险,而此时的逼尿肌压应该不高,我们的机器有“压力等同”功能,将腹腔压的影响因素除外后逼尿肌压是低的,灌注后pdet和pves是不一致的。总之,这种情况下应按膀胱压处理病人。
“在膀胱过度活动症中,DLPP大于40cmH2O仍无尿流出现,可以辅助说明膀胱出口有梗阻吗?”这个问题上,应把DLPP和尿流率分开理解,出现漏尿和能否排出尿流是两回事,两者不一致,不好据此说有梗阻。请问检查时是否有过度收缩出现?尿急迫出现后有漏尿才算DLPP,对神经性膀胱DLPP意义较大,有安全性的问题,而对非神经性的意义不大。
编辑:西门吹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