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临床表现、放射学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卵圆孔未闭(PFO)的隐源性脑卒中患者选择抗血栓方案的影响,来自美国的Kristina Endres等人进行了相关研究,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在线发表于最新一期Neurology杂志上。
研究数据来自12个不同数据库并且创建最大的包含PFO发生隐源性脑卒中患者的资料库。优先选择抗凝治疗的条件如下:(1)年龄小且没有血管危险因素;(2)超声心动图提示“高风险”特征;(3)神经影像学有阳性特征。
研究结果显示,共有1132例PFO发生隐源性脑卒中的患者使用了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其中438位患者(39%)使用抗凝治疗,大约占数据库的22%-54%。对治疗的选择不受年龄及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
最终研究数据提示有高风险超声心动图特征(大分流、分流阻断和中隔肥大)和神经放射学表现(浅表性或多灶性梗死灶)往往提示需要抗凝治疗,需预防隐源性卒中伴PFO的患者出现二次中风。此外2002年一篇叫PFO在隐源性卒中的研究发表后,抗凝治疗使用频率减少了。
本研究得出结论,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被广泛用于PFO发生隐源性脑卒中患者继发性中风的预防。影像学和超声心动图的特征表现与治疗方法选择密切相关,而与传统认为的血管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等无关。尽管抗凝治疗还未被证明对反常栓塞有益,其影响因素与反常栓塞和“高风险”PFO的病因是一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