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栓药常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但在老龄人群中,抗血小板药和口服抗凝剂都与脑出血风险增加相关。因此临床上需要大量数据以确定特异的个体化风险预测指标,使抗血栓药尽可能安全有效。为检验抗血栓药相关脑出血的风险与血肿部位有关的假设是否正确。来自意大利布雷西亚大学神经内科的Pezzini博士及其团队进行了研究,结果发表在2月11日出版的Neurology杂志上。
研究数据源于纳入大量脑出血患者的意大利有关脑出血多中心研究(MUCH-Italy)。使用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分析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及血肿位置(深部或脑叶)与药物相关脑出血亚群(抗血小板药相关脑出血和口服抗凝剂相关脑出血)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共纳入的870例(313例脑叶出血,557例深部脑出血)患者中,223例(25.6%)中风时应用抗血小板药治疗,77 例(8.8%)选用口服抗凝剂治疗。抗血小板药相关脑出血的几率随年龄增长和血压升高而增加,但与脑出血部位无关。相反,口服抗凝剂相关脑出血同未服用抗血栓药物的患者相比,脑叶出学更多。
在口服抗凝剂患者中,脑叶出血比深部脑出血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更高(2.8vs 2.2)。脑叶血肿的比例随抗凝治疗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相比过度抗凝治疗的深部出血,增加约两倍的可能性 (INR >3.0)。
研究提示,口服抗凝剂同抗血小板药物相比,更易导致脑叶出血而非深部出血,并且这种倾向与剂量有关。这种差别在今后评价新型抗血栓药物时,都应考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