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bvFTD)在疾病自然病史方面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其在病理改变方面主要可分为两种类型,包括微管相关蛋白tau病理聚集型(FTLD-tau)以及RNA结合蛋白TDP-43包涵体型(FTLD-TDP)。有关FTLD-tau蛋白型与FTLD-TDP蛋白型生存率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近期一项病例对照,全基因组学研究证实位于rs8070723(微管相关蛋白tau[MAPT])以及rs1768208(髓鞘相关少突胶质细胞碱性蛋白[MOBP])上风险等位基因与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相关,后者为FTLD-tau蛋白型其中的一种。既往研究发现这些基因多态性(SNP)与FTLD-tau蛋白型相关,并与灰质和白质变性相关。但尚没有针对FTLD亚型以及长期的研究结果。
因此,来自美国David J. Irwin等学者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明确tau蛋白病理改变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对散发性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bvFTD)预后方面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MOBP中rs1768208风险基因多态性对bvFTD可能有预后价值,MOBP RA+的bvFTD患者其可能存在更严重的白质变性,从而导致更短的疾病病程。该研究发表于最新一期的《Neurology》杂志中。
研究入选了81例散发性bvFTD患者,根据tau蛋白病理改变相关SNP位点rs8070723(微管相关蛋白tau[MAPT])以及rs1768208(髓鞘相关少突胶质细胞碱性蛋白[MOBP])。研究者在≥1个基因多态性等位基因的携带者和无这些SNP的患者中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年龄和病程的差异。
对尸检出现tau蛋白病理改变(n=20)以及TDP-43蛋白病理改变(n=12)的两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为明确疾病病程的潜在生物学基础,采用神经影像学方法评估了37例患者的白质完整性。
研究结果表明,rs1768208风险等位基因(T)的携带者(例如MOBP RA+)其平均病程更短(TC/TT 为5.5年, CC为9.5 年; p = 0.02),尸检证实为tau蛋白病变的亚组患者(p=0.04)也能发现这一改变,但TDP-43蛋白病变的患者则没有发现(p>0.1)。
通过比较,rs8070723(MAPT)基因多态性对疾病病程无影响,尽管rs8070723保护性等位基因(G)携带者其平均发病年龄更轻(AG/GG = 54.5 years, AA = 58 years; p < 0.01)。MOBP RA+患者与非携带者相比,上放射冠和中脑径向弥散增加,而上放射冠以及上下纵行纤维束各向异性分数减少(p<0.01)。
研究认为,MOBP中rs1768208风险基因多态性对bvFTD可能有预后价值,MOBP RA+的bvFTD患者其可能存在更严重的白质变性,从而导致更短的疾病病程。需要进一步研究帮助证实这些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