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5.22遗传学研究质疑HDL水平与心肌梗死关系
调查者称,基因变异在大体上提高了HDL水平,但并没有改变罹患心肌梗死的风险。然而基因多态性与血浆LDL的相关性却与心肌梗死风险相一致。“以上结论对那些已经建立的关于血浆HDL的观点是一个挑战。”宾夕法尼亚大学的BenjaminVoight博士和他 ...
-
-
2012.05.21通过简单危险评分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住院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
据一项新的颈动脉支架植入风险评估系统的开发者提出,不用做侵入性的检查,仅通过6个临床特征可以精确地预测颈动脉支架植入病人住院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在2012年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科学会议上,BeauHawkins医生(麻省总医院,波士顿)提出了 ...
-
2012.05.16SCAI2012:机器人参与冠脉介入手术可提高精确度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Giora Weisz教授在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2012年的科学会议(SCAI2012)上发表了有机器人参加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研究结果(PRECISE):新的机器人加入冠状动脉介入系统能使冠状动脉继而更安全和花费更少,同时提 ...
-
-
2012.04.06Nat Rev:介入治疗的突破?
2011年PARTNER-A试验(严重主动脉硬化高危患者)和EVEREST II试验(三尖瓣功能不全患者)显示出经导管介入治疗的效果并不逊色于外科手术。然而,这两项研究和重要的注册数据也确定了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的局限性。主要优势:在严重主动脉硬化的高危 ...
-
2012.03.30锁骨下动脉狭窄及闭塞的介入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全身性疾病,高血压及冠心病人常合并外周动脉血管的狭窄及闭塞,但临床症状常不明显,对患者的远期预后往往产生严重影响。其中,锁骨下动脉狭窄及闭塞就是一个现今非常重要的临床问题。其不但会引起上肢乏力及椎动脉的缺血,甚至发生椎动脉窃血,产 ...
-
-
2012.03.20未闭卵圆孔伴未明原因中风的介入封堵术治疗未见优越性
2年随访期内介入封堵术和药物治疗主要结束指标的Kaplan–Meier时间分布曲线原因未明的中风患者中发生卵圆孔未闭的概率经高于普通人群。经皮介入封堵术是常用的推荐治疗方式之一,但其对中风的复发是否有抑制作用尚不明确,这引起了哈佛医 ...
-
2012.02.29研究发现多发性硬化症对大脑控制运动功能的区域产生影响
就职于休斯顿的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UTHealth)的放射学研究者们发现了多发性硬化症除造成可见的致残性损害外,还对大脑内某个控制认知、感觉和运动功能的区域产生影响的证据。UTHealth医学院的研究者们选择大脑中的丘脑作为此项研究的评价 ...
-
-
2012.02.24三重保护作用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中的价值
height="400" width="500" 从关注危险因素到血管管理看 三重保护作用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中的价值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赵忠新 ...
-
2012.02.21通络中药研究成果蜚声海外
相关研究16篇论文被SCI收录 2012年2月18日,记者在北京召开的第八届国际络病学大会上获悉,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制的中药基础与临床研究在国际医学主流期刊杂志发表的研究论文已有16篇被SCI收录发表,产生重大国际影响。 SCI是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英 ...
-
2012.02.20细胞污染的一些总结和心得
小生刚开始做细胞培养不久,对于一个细胞培养的新手来说,最怕的就是细胞受污染。所以本人翻阅了一些园子里的关于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污染问题的贴子,结合平时查阅资料以及这些天的细胞培养的一些心得,整理出一些关于细胞污染的东东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能对刚踏入细 ...
-
2012.02.17神经细胞培养
体外神经细胞的培养已成为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十分有用的技术手段。神经细胞培养的主要优点是:(1)分散培养的神经细胞在体外生长成熟后能保持结构和功能上的某些特点 而且长期培养能形成髓鞘和建立突触联系这就提供了体内生长过程在体外重现的机会。(2)能在较长时间 ...
-
2012.02.16细胞培养资料
第一章 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一般认为包括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和发酵工程技术,而这些技术的发展几乎都与细胞培养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在医药领域的发展,细胞培养更具有特殊的作用和价值。比如基因工程药物或疫苗在研究生 ...
-
-
2012.02.15神经介入技术可减少患者认知缺陷
对很多患者来说脑手术正变得简单。神经外科医师现在应用导管而不是开放手术来治疗动脉瘤和其他疾病。患者可在短期内恢复,并减少了认知缺陷的机会。Carolyn Davis因造成她霹雳样头痛的脑部致命动脉瘤而去Loyola大学医学中心就诊。传统的修复手术有 ...
-
-
2012.02.14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成立
2004年12月11日,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成立大会暨《络病学》首发式在北京举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出席会议并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揭牌。 络病学说是中医学术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经与络在人体就像大的河流与沟渠的关系,络对人体发挥着渗灌濡 ...
-
-
2012.02.14三重保护构铸心脑防线
通心络血液保护,血管保护,缺血组织保护,防治心脑血管病基础用药 1.科技创新,作实内涵,通心络荣获三项国家大奖 在创新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制的防治心脑血管基础用药通心络胶囊,依靠持续科技创新,荣获三项国家大奖: 组方原创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的研究&rdq ...
-
-
2012.02.14多学科交叉促络病学科蓬勃发展
2012年2月17至19日,由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内著名院士专家及来自美国、韩国等地学者近2000人参会。开展广泛的交流和沟通,进一步推动络 ...
-
-
2012.02.14脉络学说代表性专著——《脉络论》
《脉络论》内容简介 该专著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共210万字,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脉络学说总论,通过文献整理溯源探流厘清概念,系统阐述了脉络学说的概念、研究领域、学术地位及其应用价值;梳理了脉络学说的历史沿革;基于气血相关的脉络学说理论特色, ...
-
-
2012.02.13王永炎院士
王永炎 院士 王永炎,中医内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内科学研究、教育、医疗4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是中风病与脑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通过对缺血性中风与血管性痴呆等病系统临 ...
-
2012.02.10脑血管论坛
时间:2012年2月18日13:30~17:40 地点:北京国际会议中心2楼2号厅A厅 主席:陈生弟教授、胡学强教授、王拥军教授、董 强教授、黄一宁教授 曾 ...
-
2011.12.05中华医学会2010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前言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各科,其中细菌性感染最为常见,因此抗菌药物也就成为临床最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在抗菌药物治愈并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的 ...
-
-
2011.12.03袁文教授:骨科医生要注重患者随访与资料统计
-
2011.11.25脏器康复:前景无限 任重道远
2011年11月4-5日,同济-国际脏器康复论坛在同济医院学术报告厅如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心肺康复委员会和上海市康复医学会主办,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承办。同济医院副院长程黎明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同济医院院长王乐民教授与 ...
-
2011.11.24卒中患者护理和多学科康复治疗的全面概述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由于需要对多学科小组的护理人员和其他成员进行教育,使其认识到患者在卒中后期或更慢性期的恢复潜能,本指南对卒中存活者及其家属在院内和门诊康复期间以及慢性期治疗和临终关怀阶段所需要的多学科处理的现有最佳证据和推荐意见进行了总结...... 卒中患者护理和多 ...
-
-
2011.11.23美国心脏学会年会: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可推迟血运重建
奥兰多(EGMN)——美国心脏学会年会上公布的BARI2D研究结果显示,合并冠状动脉疾病和冠状动脉缺血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强化内科治疗的情况下,基本上不需立即进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除非初始合并重度或不稳定型心绞痛和近端左前 ...
-
-
2011.11.21十佳病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肌松检测1例
height="360" width="480" 厦门市中山医院林建清:重症肌无力患者肌松检测1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