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6.07.15ESC 2016 预热:回顾欧美房颤指南对比
坐拥 3300 万患者的「全球化」心血管流行病,房颤治疗指南却不乏「区域性」特点。
-
-
2016.07.12警惕:症状隐匿无体征的椎动脉夹层
椎动脉夹层是青年卒中的重要病因之一,近期Journal of Medical Case Reports杂志发表了一例少见的椎动脉夹层患者,患者症状隐匿,且神经系统检查无任何异常体征。
-
-
2016.07.05Moyamoya 病:医院收治患者的多少显著影响患者预后
近期发表于Stroke杂志一项研究表明,对于Moyamoya病,收治患者的容量与患者预后相关,提示患者容量大的中心可显著改善患者治疗情况,降低死亡率。
-
-
2016.07.05卒中所致偏身投掷运动解剖学上共同定位于后外侧核
近日,来自美国的Aaron等人做了一组实验,以调查功能异质性卒中引起的偏侧投掷症病变是否定位在共同的功能结构上,该研究结果刊登在最新一期Neurology杂志上。
-
-
2016.07.05徐蔚海副教授:青年卒中的影像评估
尽管卒中通常与老龄相关,但青年卒中的发生率在逐渐增加。2014年第二期神经病学时间会议上,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的徐蔚海教授和大家分享的是《青年卒中的影像评估》。
-
-
2016.07.04脑卒中患者可耐受高强度步行训练
受试者认为可以接受高强度间歇训练,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在高强度间歇训练的步行速度中仅有30%转化为平地步行速度的改善。
-
-
2016.06.30徐蔚海副教授:影像标记物对于卒中结果的预测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徐蔚海副教授分享了影像标记物对于卒中结果的预测经验。
-
-
2016.06.30《中国慢性疾病防治基层医生诊疗手册:神经病学分册》定稿出版
2016 年 6 月 23 日,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主办、赛诺菲中国协办的《中国慢性疾病防治基层医生诊疗手册》项目的《神经病学分册》最终定稿。
-
-
2016.06.28中国发布全球首部《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诊疗指南》
2016 年 6 月 24 日,在中国卒中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上,由中国卒中学会牵头、二十二位专家共同起草的《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诊疗指南》正式发布。
-
-
2016.06.27王拥军教授:《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诊疗指南》解读
我国是世界上卒中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有庞大的人群基础。
- os
- os
基本概念
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包括颅内和颅外动脉、静脉及静脉窦的疾病,但以动脉疾病为多见。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故多见于中老年人。根据其病理变化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