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7.01.31回眸 2016 展望 2017:神经领域突破不断 更多飞跃值得期待
2016 年我国学者在神经病学研究及临床实践上获得了很多可喜的进展和突破 成绩斐然 一些成果举世瞩目 许多已被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 2016《中国医学科技发展报告》。
-
-
2017.01.29男女有别:哪些人群更容易发生脑卒中?
男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但性别特异的风险因素对卒中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影响并不清楚。近日,来自研究者开展了一项针对女性与男性特异的卒中风险的研究。
-
-
2017.01.23大气污染增加心源性卒中发生风险
近期发表在 Stroke 杂志一项研究表明,短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物与心源性卒中相关,提示脑栓塞易感者在污染高峰期需要格外注意。
-
-
2017.01.22功能性电刺激联合踏车训练无法改善脑损伤患者移动能力
功能性电刺激踏车训练并不能改善获得性脑损伤患者的移动能力,并且这种训练对受累侧下肢肌肉力量的改善的效果也并不明确。
-
-
2017.01.18杨旗:磁共振黑血血栓成像技术在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诊疗中的应用
2016 年中国脑卒中大会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科医师杨旗分享了 BTI 在 CVST 诊疗中的最新应用进展,其结合多个临床病例及研究介绍了 BTI 的临床应用的良好效果及其优势,并提出后期研究发展方向与展望。
-
-
2017.01.15王振:青年大血管闭塞再通治疗体会
中国脑卒中大会暨第六届全国心脑血管病论坛上,长沙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副主任医师王振分享了三则青年大血管闭塞再通的精彩病例,并总结经验分享其治疗体会。
-
-
2017.01.12白质疏松对不同卒中亚型患者预后影响不同
近期发表在Brain杂志一项研究显示,白质高信号体积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独立相关,并且在不同的卒中亚型中白质疏松对卒中预后的影响不同。
-
-
2017.01.12李晓秋:从血管紧张素Ⅱ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脑保护
在「神经病学时间·卒中时间」(沈阳站)精品学术会议上,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李晓秋从药物作用的源头上为我们深入剖析了其中的因果关系。
-
-
2017.01.11巫嘉陵主任:卒中的急性期康复 神经科医生的一把利器
在「神经病学时间·卒中时间」(沈阳站)精品学术会议上,天津市环湖医院巫嘉陵主任和我们分享卒中的急性期康复。
-
-
2017.01.09方琪教授: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建设 3・ 多学科合作
本期丁香公开课,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方琪教授为大家讲述该院卒中绿色通道的多学科团队合作建设经验,试看如何通过团队合作的力量,将绿色通道建设推上新高度。
- os
- os
基本概念
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包括颅内和颅外动脉、静脉及静脉窦的疾病,但以动脉疾病为多见。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故多见于中老年人。根据其病理变化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