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可改善脑出血预后

2014.09.29他汀类药物可改善脑出血预后

本文旨在确定ICH住院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能否取得类似于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收益;结果提示他汀类药物同样能够改善ICH患者的预后状况。

E时代的麻烦:对现代电子医学的思考

2014.09.28E时代的麻烦:对现代电子医学的思考

电子病历(EMR)正在改变现代医学实践的面貌。在使用了最新的EMR一年之后,一名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住院医师分享了他的经验,作出了个人的预测。

急性心梗患者脑梗塞发生风险下降

2014.09.27急性心梗患者脑梗塞发生风险下降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心肌梗死后1年内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很高,但在研究期间内该风险已明显下降,再灌注治疗,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降脂治疗是导致风险降低的主要因素。

卒中可影响对道德的判断

2014.09.25卒中可影响对道德的判断

阿根廷的一项研究显示,脑卒中若累及额叶则可改变患者对过失/错误的思考及注意力,令患者在无实质性危害时更易于宽恕;这种对道德判断的影响作用类似于额颞叶痴呆。

颈动脉内膜切除治疗Tandem狭窄的临床结局

2014.09.24颈动脉内膜切除治疗Tandem狭窄的临床结局

一则来自韩国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与非Tandem狭窄相比,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Tandem狭窄的单侧无卒中率、无卒中率和总存活率等临床结局无差异。

Enterprise支架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应用

2014.09.22Enterprise支架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应用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学者进行了一项研究,提示Enterprise支架在AIS患者血管重建术中是安全有效的,文章最近发表在神经介入外科杂志上。

颈动脉硬化的诊治与评估:斑块的生物标志物研究

2014.09.21颈动脉硬化的诊治与评估:斑块的生物标志物研究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脑损伤的重要原因。多种因素参与易损斑块的发生,对其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将有助于预防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发展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卒中后癫痫


2014.09.21卒中后癫痫


卒中后癫痫(PSE)是指脑卒中前无癫痫病史在脑卒中后一定时间内出现的癫痫发作并排除脑部和其它代谢性病变。

艾滋病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研究

2014.09.21艾滋病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研究

本文旨在了解艾滋病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情况探讨其临床 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的特征提高对艾滋病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诊断识别能力。

卒中发作相关诱发因素分析

2014.09.20卒中发作相关诱发因素分析

研究显示饮酒和感染是经典的卒中诱发因素与饮酒量密切相关。其它诱发因素包括暴怒、暴饮暴食、情感 障碍、精神心理应激等,气候与环境因素的作用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上一页 1 2 3 ... 84 85 86 ... 98 99 100 下一页 到第

基本概念


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包括颅内和颅外动脉、静脉及静脉窦的疾病,但以动脉疾病为多见。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故多见于中老年人。根据其病理变化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更多>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