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5.07.01溶栓前进行多模态 MRI 评估筛查可缩短溶栓时间
该研究表明采用MRI作为常规筛查方法可以使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更加快速地实施tPA溶栓治疗,可有效减少DTN时间,并具有在其他医院实施应用的可能性。
-
-
2015.06.30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可显著改善卒中预后
近期发表于NEJM杂志一项研究表明,急性卒中患者发病6小时内,t-PA溶栓联合血管内取栓术治疗与单独溶栓相比可显著改善患者长期预后以及功能独立 。
-
-
2015.06.29中国 TIA 诊断和治疗现状堪忧
研究表明,中国约有2390万TIA患者,但诊断和治疗率均显著偏低,提示应加强对TIA的识别和管理。该研究发表于近期的Neurology杂志中。
-
-
2015.06.26惊世骇俗:子弹栓塞致脑卒中 1 例
近日,来自匹兹堡大学医疗中心的Amin Aghaebrahim等人发表了一篇病例报道——子弹栓塞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刊登在最新一期Neurology杂志上。
-
-
2015.06.26前循环卒中 8 小时内行血管内治疗获益显著
该研究结果表明,发病在8小时内的前循环卒中的患者,采用支架取栓术的血管内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卒中后残疾的严重程度,增加功能独立的比例。
-
-
2015.06.24上肢机器人相关技术有助于慢性脑卒中上肢功能恢复
慢性功能严重受损的脑卒中患者中,长时间大强度的机器人训练联合运动再学习训练、功能性电刺激联合运动再学习训练、运动再学习训练后,上肢功能仍能显著改善。
-
-
2015.06.24副反应靠边 老年腔梗患者降压治疗很安全
高血压是卒中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老年人卒中风险高,但其血压控制普遍不理想。本研究探讨了卒中风险相对高的老年人降压是否利大于弊。
-
-
2015.06.24儿童轻度脑外伤后为何会发生卒中?
近日,台湾新竹国泰医院儿科的杨教授等人发表了一篇病例报道-轻度颅脑外伤后小儿基底节区的卒中,刊登在Neurology杂志上。
-
-
2015.06.23哪些因素可增加动脉瘤患者长期死亡率?
近期一项研究表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即使发病后初始恢复良好,但与普通人群相比,其长期额外的死亡率也会显著增加;而血管性相关危险因素是死亡最主要的原因。
-
-
2015.06.23一睹为快:内窥镜下清晰 Willis 环结构
Patrice Daniel McNeely教授报道了一例内窥镜下开窗术治疗巨大鞍上蛛网膜囊肿病例,并展示了内窥镜下的Willis环「全景」。
- os
- os
基本概念
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包括颅内和颅外动脉、静脉及静脉窦的疾病,但以动脉疾病为多见。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故多见于中老年人。根据其病理变化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