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肌协同模式可评估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

2015.12.21屈肌协同模式可评估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

在轻度脑卒中患者中,上肢屈肌协同能帮助其改善够物的准确性,但在中重度脑卒中患者中却无作用。临床医生可应用屈肌协同模式(将上肢运动平面作为参数)来确定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水平。

中国侧支循环高峰论坛:张苏明教授专访

2015.12.21中国侧支循环高峰论坛:张苏明教授专访

为深入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诊疗现状,丁香园通讯员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张苏明教授进行了专访。

2015 神经系统疾病诊疗进展大盘点

2015.12.172015 神经系统疾病诊疗进展大盘点

2015 神经疾病诊疗进展大盘点,快来看看吧。

隐源性脑卒中:需警惕中枢神经系统莱姆病

2015.12.16隐源性脑卒中:需警惕中枢神经系统莱姆病

来自美国莱西医院医疗中心神经科的Li教授近期报道了一例以多发性卒中起病的中枢神经系统莱姆病,实属罕见,文章发表在 Practical Neurology 杂志上。

付建辉教授:频发卒中诊疗策略

2015.12.16付建辉教授:频发卒中诊疗策略

12 月 22 日 14:00~16:00,丁香园特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付建辉教授,与大家一起分享「频发卒中诊疗策略」。

看外国人如何开展少数民族卒中一级预防

2015.12.16看外国人如何开展少数民族卒中一级预防

卒中健康与风险教育项目是一个多组分的行为学干预临床试验,其特点为群体随机、基于信仰,旨在减少西班牙/拉丁美洲裔及欧洲裔美国人中重要的卒中风险因素行为。

PM2.5 是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

2015.12.15PM2.5 是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

近期发表于Stroke杂志一项meta分析通过回顾近二十年来的研究证据,明确了长期 PM 暴露是卒中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尤其是 PM2.5 暴露。

个体化分析颈动脉斑块 明确卒中危险因素

2015.12.15个体化分析颈动脉斑块 明确卒中危险因素

该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性别的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学显著不同,并且随着年龄发生变化。提示需要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分析,该研究发表于近期的Stroke杂志中。

TIA 早期诊断指标新进展

2015.12.13TIA 早期诊断指标新进展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展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很高,但是诊断起来比较困难,现在来看看 TIA 早期诊断指标新进展吧。

卒中后的白质损伤

2015.12.10卒中后的白质损伤

脑卒中后的神经功能损伤与其继发的炎症与白质病变有关。对于神经保护的研究一直是相关科研的热点。最近发现载脂蛋白 A-1 类似物似乎有减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

上一页 1 2 3 ... 51 52 53 ... 98 99 100 下一页 到第

基本概念


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包括颅内和颅外动脉、静脉及静脉窦的疾病,但以动脉疾病为多见。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故多见于中老年人。根据其病理变化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更多>

  • App下载